航班放行正常率多年“稳居”全国机场后3位的珠海机场,去年底以来异军突起。去年12月至今年3月,航班放行正常率平均高达81%,迈入全国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先进行列,在客流量占全国0.2%以上的49个机场中位列28位。
珠海空管站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紧紧抓住‘牛鼻子’,与机场、航空公司协同作战,联合治理。2017年5月和6月,珠海机场正常率跌入低谷,连续低于50%,不论是地方政府、空管部门,还是珠海机场以及驻场航空公司,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正常性指标,珠海空管站也首次将该指标纳入年度工作报告的工作目标当中。
2017年年底,中南空管局领导带队到珠海空管单位运行现场调研,多次召开珠三角多家管制单位研究协调会议,将空管系统各单位形成合力,重点解决珠海机场航班正常性问题,珠海空管站责无旁贷。
一、针对自身运行需求,完善智能化放行手段
珠海空管站针对广州、深圳机场协同决策放行系统(CDM)和飞行计划/塔台运行(FIPS/TOMS)等系统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融合的难题,先后梳理出上百条修改建议,并逐一与系统开发人员协调推进完善升级管制设备,一举实现了智能化放行的目标;同时协助珠海机场、航空公司理顺CDM系统融合需求,实现多种数据自动对接、实时更新和达到资源共享,理顺航空器地面保障秩序提高效率。
针对珠海机场地处珠三角最南端,出港航班近70%北上、易与广州、深圳机场航班“重叠”导致拥堵的情况,珠海空管站管制部门与中南流量控制室、广州和深圳机场塔台、珠海进近管制中心在内的相关管制单位多次开展业务交流,从流量管理、运行保障等方面形成共识,理顺协调关系,力争将“地理上的先天不足”因素降到最低。
二、 增设管制、气象部门“天气会商制度”环节
针对珠海机场地处海洋多变气候带的情况,在天气不好的时候,珠海空管站增设管制、气象部门“ 天气会商制度
”环节,研判天气动态和趋势,并及时通报航空公司,为制订和调整航班计划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同时,在塔台醒目位置增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强化管制人员“大天气意识”,要求管制人员在掌握本场天气的同时,必须扩大到掌握外围——周边机场和航路天气,一旦发现天气变化,立即通报有关航空公司,及时协调有关空管单位,确保航班“飞得出去,又能尽快回来”。
三、 建立常态化“典型事件保障”复盘和专题研究机制
珠海空管站成立“运行效率提升”和“跑道运行安全”两个专项工作小组,由骨干管制员收集典型案例和事件,定期开展分析研究,总结保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先后提出数十条合理化建议。他们还有针对性组织管制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管制人员应对大流量保障的业务水平;空管站各级值班领导则重点关注正常性指标,坚持到现场靠前协调指挥,充分调动各级资源,确保每日运行延误航班数量降至最低。
四、狠抓管制队伍作风建设,引导管制人员主动作为,坚守真情服务
“通过专人跟踪珠海机场延误航班进行统计分析,延误的航班中约13%延误时长在5分钟范围内,属于可以尽力挽救的临界航班。”这是廖超豪站长的严格要求。每日运行过程中,管制领班主任实时梳理潜在的临界航班,与机场、航空公司联动,共同关注此类航班,必要时由领班主任协调相关流量管理单位,尽可能挽救此类航班。同时,根据航班动态识别具体的情况,通过自动化设备的设置,优化DEP报文自动拍发时机,真实反应运行动态。“经过人为协调和系统优化双管齐下,春运期间,临界航班数量下降至4%左右”。
五、多方联动协同破解"瓶颈"难题
为快速高效缓解珠海机场航班延误的现状,珠海空管站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协同机场、航空公司共同应对航班延误治理,多次召开各层级的专题会议,形成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解决运行中的堵点。同时依托CDM系统平台,将各单位运行保障都统一到同一时间轴上,强化一线人员的规则意识,强调每个节点的执行率。坚持每日发布前一日运行数据,实时跟踪运行品质,缩短处置响应周期。
此外,珠海空管站针对珠海机场单跑道、单滑行道,停机位仅23个,至机坪内运行相互制约的因素较多的情况,多次组织协调珠海市交通局、珠海机场、驻场航空公司一起比对广深港等机场构型,从停机位安排、滑行线路优化、跑道占用时长等方面,共同研究梳理珠海机场跑道结构方面存在的制约和解决方案,提高航空器地面运行效率和安全裕度。
珠海航空经济发展,空管行业必先行,空管保障能力必须跑在市场需求前面,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内部挖潜,才能为机场、航空公司发展和安全运营保驾护航,不断满足市民旅客对航班安全正常出行的美好愿望。
(来源:天路守望者 宋月芹 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