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接连发布飞机客舱可以使用手机等个人便携式电子设备消息后,一时间各媒体争先恐后报道,网上“点赞”更是不绝于眼,热度可谓空前。然而,如果我们冷静下来观察,其实客舱能使用手机只是互联网进入客舱一种标志,背后还要建立起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才是目的。
目前,手机能在飞机客舱中使用,无疑对绝大多数旅客是一个“福音”。毕竟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而且使用也更加智能化,通讯、办公、购物和游戏均可一手把握。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旅客仅在“飞行模式”下使用手机也是雀跃不已,可见此心压抑很长时间了。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允许手机在客舱使用,既是在互联网时代与“互联互通”相对接,也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服务工程体系,让体验式服务更加丰富多彩,让个性化服务有更大的扩展空间。如旅客开始旅行前,轻点手机APP,行李便可提前由快递先行送上飞机,而旅客到机场在智能手机引导下,直接登机坐在多功能的座椅上享受一段快乐的旅程;闲暇时,顺便用手机查看衔接航班情况,以及预约的接站车,此时空姐也善解人意把咖啡端上,好不惬意。其实,空姐是通过连接总部后台大数据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了解到了该旅客的偏好。旅客到达目的地进入饭店,行李已放在了客房里。这样的飞行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旅客能不为此感到舒畅吗?
实际上,目前客舱里能够使用手机,并没有到达这个境界,还只是互联网进入客舱的第一步,仅具有信息联系和娱乐的功能。当然,我们既要为这第一步而高兴,但也要思考如何做好下一步相应的各项工作。不能只认为客舱有了WiFi,便想到可以增收辅助服务费了,关键是要提升服务品质,让旅客有更好的体验。
在国外,曾经也有许多航空公司对客舱使用手机有过设想:一些人认为有必要保留客舱IFE系统,毕竟旅客需求和偏好不能一刀切;另一些人则认为除部分舱位保留IFE系统外,其他舱位旅客均可使用自带设备无线连接机上Wi-Fi系统。但实际使用的情况却是由于WiFi需收费,许多旅客并没有兴趣去使用。当然,收费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现在客舱WiFi大部分是租用其他用途的通讯卫星,分配使用的带宽也有限,而且流量使用不足成本也难于摊薄。
最近,国内刚开放客舱使用手机,便有旅客对手机使用影响他人感到不满。
这些实际问题都说明,目前客舱开放使用手机还在探索阶段,宣传效果大于实际使用功效。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外一些航空公司也以让旅客加入常旅客计划,在使用WiFi的同时,还能免费享受一些常旅客会员服务待遇,如机场休息室,提前登机和免费行李额等;而航空公司也能以此获得更多旅客的相关信息,打开一个新的收益渠道,实现双赢。至于一些旅客对使用手机受到影响而不满,我认为,可以在整个行业制定一些使用规定,或者设立专门的舱位,让愿意上网的旅客用自己的方式享受快乐旅程,又不至于影响到他人。当然,这样拥有WiFi的专门舱位票价也可与高级经济舱相结合:票价略高,座位舒适,免费上网。这样的体验舱位一定对公务旅客和手机游戏发烧友有吸引力。
所以,当前对客舱使用手机的宣传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也是一个新鲜事物,现在通过一些旅客的体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未来客舱互联网“互联互通”发展总结经验,为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
(航家作者:王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