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千亿级的市场,电商、快递企业的无人机战略不仅是为了目前在农村送货,更是为了抢占空中运力网。他们都在下注——未来干线、支线、末端上的无人机将会连成一片,飞机、数据、空域、起降基地等将组成一个系统性大工程。
半年前,无人机送货还只是个“秀”。现在,京东、苏宁、顺丰已在江苏、陕西、安徽、贵州等地开辟了定期航线。
在江苏宿迁,京东已经开辟和规划了30条运送货物的航线,平日里,每天会有30个单子用无人机从这些航线上送出,而专门负责该业务的员工仅有三名。
电商、快递企业积极发展无人机送货,仅仅是个噱头,还是另有所图?
快递员变身“飞手”
“从订单产生,到订单筛选、出库,到无人机装货、运输、落地、返航,再到客服,我们都需要全程跟踪。”张孝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是江苏宿迁京东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无人机送货业务的工作人员。
这里采用的是“一点对多点”的航线模型,即基地对收货地点的模式。飞服中心就是基地,基地附近有一个京东的配送站点。当一个订单产生之后,系统会筛选出适合无人机运送的货物,然后张孝颜和他的同事会从站点将这些货物取出,装上无人机。
在无人机起飞之前,会有一个“飞手”手持遥控器,对无人机进行试飞调试,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无人机升空,进入航线,飞往指定的地方。飞行过程中,不再有人员操纵。当专门人员将货物卸下之后,飞机就自动返航。
宿迁的航线,主要解决的是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快递发送问题,航线的另一端均处于附近的农村里。这也是目前无人机送货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在安徽金寨县,苏宁也开辟了自己的无人机送货航线。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一个山路崎岖的地方,很多农村的空中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是放在地面,就需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
“空中直线距离短、地面道路比较长、订单密度又较小的地方,适合使用无人机送货。”苏宁物流集团物流研究院战略规划部经理凌云飞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无人机送货,不太可能取代快递员,它更多的是快递员的补充。”
比如在金寨,一些农村地区的订单量本来就很少,快递员如果单独开车过去送货,成本会很高,来回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快递员经常会凑齐几个订单后,一起送过去,但这又使得客户收货的时间被延长。有了无人机后,这些零散的订单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送达。
与京东的无人机送货相比,苏宁的操作更简单一些。他们开发了自己的App,也没有另外增加员工,只是对快递员进行培训。快递员首先会对无人机进行检验,确定没有问题之后,会将货物装到无人机上,然后在App上点击起飞,就不用再管了。
等飞机到达目的地之后,接货人再在App上进行操作,就可以让飞机返航,接货人也是自己的快递员。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大多在80-120米,飞行距离单程在5公里-10公里不等。同时,无人机对所送货物也有一定的要求,往往是一些轻便、不易碎、体积小的货物,重量在5公斤左右,一次可以运送1-3个快递。
这种多旋翼的无人机体积往往不大,对角机翼的长度多在两米以内,对天气要求很高,遇到风、雨、雾、雷电的天气,很多时候就只能停飞,改成人工配送。2017年12月29日这天,南方周末记者在宿迁看到,当地起了大雾,原先定好的无人机送货计划就被搁浅。
共同下注“三段式”
虽然京东、苏宁、顺丰等企业已经在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的城市郊区或农村开辟了定期航线,但总体业务量不大。眼下,无人机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并不多。
不过,各大厂商都在下注:未来干线、支线、末端上的无人机将会连成一片。无人机运输的时代会很快到来。
2017年12月26日,顺丰在云南一座机场开展了一次无人机试飞投递。与小型无人机不同的是,这次试飞的是一个“大家伙”。它是一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机长10米、翼展长20米,可以承载1.2吨的货物,航程可以达到3000公里。
算上此次场景试飞的无人机,2017年顺丰已经先后实现了水陆两栖无人机、大吨位无人机的试飞工作。“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空运网是顺丰在无人机领域所要实现的一个愿景。
京东无人机相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京东无人机自2015年12月份组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干线、支线、终端三级无人机网络。目前,京东也正在研发一种飞行半径可以达到数百公里、载重可达数吨的中大型无人机。
“干线无人机可以将亚洲一号仓的货物快速配送至指定的FDC仓,支线无人机负责从FDC到配送站点的运输,末端无人机则解决山区、偏远地区等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负责人说。
据苏宁凌云飞介绍,苏宁目前在末端小型无人机上,已经基本可以常态化运营,支线和干线上的无人机也已经在研发测试。比如在支线上,苏宁就在研发一款载重200公斤和一款载重1.5吨的无人机。
无人机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除了在机身、航线上的投入之外,数据、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2017年6月份,成都市双流区政府与顺丰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书,要在该区打造一个大型的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根据协议书,双方将完成四川省内的无人机运行网络和基地建设。与末端小型无人机不同,支线和干线上的中大型无人机对于起降基地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中国适合此类无人机起降的通航机场并不多。
凌云飞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苏宁物流内部有一个初步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级枢纽。其中一级枢纽建立在省会城市,二级枢纽则建立在地级市,三级枢纽则是末端无人机使用的转配枢纽。
他预计在2030年,全国将建立5000个这样的枢纽。届时,全国将会建成一个完整的无人机配送网络。与此同时,苏宁也在构建一个无人机的运营平台,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实现无人机的飞行线路、飞行数据可控可预测。
过去两年,京东在北京和西安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预计到2020年能够基本建成一个省域空地多级联运的航空物流网络体系,另外,京东在宿迁还成立了自己的飞服学院,每年都会有数百人从这里毕业,为无人机市场培养储备人才。
电商改造的空运
2017年12月9日到14日,宿迁京东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刘石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做了一次公益活动。
那里有几个“悬崖村”,几个村子位于不同的悬崖之上,村与村之间由铁管桥联系,有的铁管桥几乎是垂直建立,外界与这些村子的联系很不方便。从镇上到村里,虽然直线距离仅有一两公里,但往往需要走两三个小时。
刘石这一次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勘测几条适合无人机飞行的航线,将一些生活必需品、药品通过无人机送到这些村子里。
活动结束后,刘石和他的团队在那里留了两架无人机,并且对当地人进行了培训,使得他们自己可以使用无人机运送货物。在当时,共勘测出来两条航线,近期刘石还会再次前往昭觉县,勘测出更多的航线,使得无人机可以连接几个村子。
大疆使得消费级无人机被人们广为熟知,事实上,工业级无人机也已经在一些领域被使用,比如农林植保、电力维修等领域。如今,京东、苏宁、顺丰等巨头企业的强势进入,也使得工业级无人机的使用场景被更多人了解。
凌云飞算了一笔账,将无人机的研发、生产、维护、损耗都计算在内,在今天,如果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以运送10个单,那么它往返一次的成本是18块钱;如果效率提高一天飞20次,那么成本就可以降低到13块钱。
“末端无人机现在基本上是充电为主,制约成本最大的因素是电池,随着电池的成熟,无人机运货的成本会更低。”凌云飞说。
支线、干线上无人机的投入也会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顺丰无人机项目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从攀枝花到成都陆运需要12-15个小时,如果把支线的陆运转变为大型无人机空运,时间将缩短到2.5小时,这可极大提升快件时效和服务可靠性。
与此同时,相比同等级别的有人机,无人机至少能节省30%的运营成本。在飞行员较为缺乏的中国航空运输市场,无人机运输可以突破飞行员培养的瓶颈。此外,还不受机组人员执勤时间限制,24小时皆可提供服务。
2017年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了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
对于京东、顺丰、苏宁来说,在无人机方面的布局不仅是为了完善自身物流体系,也使得他们在这个即将开启的千亿市场上占得了先机。
“我们打造的无人机产业,并不仅仅针对物流,还有农林植保、消防、电力维护等,我们未来可以提供整套的无人机售后服务。”凌云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无人机属于一个比较小的细分领域,国内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公司并未垄断这个领域,这使得物流无人机的研发落在了物流公司的肩上。目前,京东、苏宁、顺丰均成立有自己的无人机研发中心,他们的无人机也主要是自己研发而成。
“物流无人机每天要执行高频率高强度的飞行任务,飞行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要求都非常高。”京东无人机相关负责人说。
小心翼翼的空域
随着民用无人机的发展,行业内对标准、规则的呼声越来越高,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制(修)订200项以上民用无人机标准,满足产品研发和生产、产业应用、安全监管等行业发展需求,建成民用无人机标准体系。
柯玉宝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无人机的使用上,其实中国已经出台了多项管理规定。较为重要的有四条,分别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无人机系统驾驶员管理规定》和《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
柯玉宝是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执行秘书长、无人机管理办公室主任。
“就像路面交通,要求有驾驶证、行驶证,并且遵守交通规则。”柯玉宝说。
不过,令他失望的是,由于普及力度不大,一些政府机构、企业和无人机爱好者,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导致出现了黑飞、三不管、管理乱的现象。
一家不愿具名的知名电商无人机负责人给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他们报备资质时的故事,“我们去申请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时,被告知要先获得工商部门的许可;到了工商部门之后,又被告知需要先取得民航部门的许可。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意愿要发展无人机,很容易就会卡在空域审批的问题上”。
2017年8月8日,国家民航局运输司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使得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避免了一些企业“被动”黑飞的行为。
在空域审批上,京东、苏宁、顺丰均取得了一定进展。2016年6月底,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的空域申请得到正式批复,拿到中国首个正式审批的示范空域;一个多月后,京东获得陕西全境空域批文,成为全国首个拿到全省范围空域的无人机企业;苏宁也在浙江、安徽等地拿到了部分空域的批文。
作为民用无人机首批吃螃蟹的人,这些民营企业在执行无人机飞行时都会小心翼翼,避免与行业主管部门发生冲突。
京东无人机飞服中心的张孝颜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每次都会在飞行的前一天给南京军区的相关部门打电话报备,每次无人机起飞前、降落后,也都会打电话报备。如果遇到军事活动等,他们就会选择停飞。
中国航协通航分会无人机办公室主任孙卫国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无人驾驶航空器是通用航空的一部分,根据《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应当向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提出临时飞行空域申请。
在划设临时飞行空域时,需要详细列出以下内容:飞行空域的水平范围、高度;飞入和飞出空域的方法;使用空域的时间;飞行活动性质。临时飞行空域的使用期限应当根据通用航空飞行的性质和需要确定,通常不超过12个月。(来源:南方周末 王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