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探索跨区域机场合作机制 南通迎来新机遇

加快开工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跨江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源,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区域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合作提速。

在上海市政府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就《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未来五年,上海更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重点推进几个工作,其中就包括深入探索跨区域机场合作机制,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航空方面,巩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研究上海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

民航资深专家李晓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民航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贡献不断增长。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ADI)发现,长三角地区机场所在区单位面积GDP远高于其他没有机场的区,例如2019年虹桥机场所在长宁区的地均GDP达43亿元/平方公里,是上海市没有机场的区的9.2倍,浦东新区是2.25倍,浙江、江苏则分别是1.86、1.73倍。可见,长三角地区机场群逐步从交通枢纽迈向价值枢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南通建设空铁枢纽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通新机场的明确定位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高起点建设空铁枢纽。加快开工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跨江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源,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三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近期规划建设2条远距离跑道。

同时,加快构建以机场为核心,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高效衔接、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轨道上的机场”,努力提升南通新机场在上海都市圈、长三角核心区的辐射功能,增强区域航空服务能力。

对于2020年GDP破万亿元的南通来说,去年7月空铁枢纽的建设已迈入新阶段。

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开通,解决了南通“向南不通”的难题,而且整个沿海大通道被贯通起来。同时,随着去年年底盐通铁路的开通运营,苏北、苏中与上海、浙江之间形成一条便捷的沿海铁路通道。

更需要关注的,是未来沿江高铁上海至合肥段以及上海东站枢纽的建设。

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2020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的南通新机场项目根据规划,将与北沿江高铁共同组成“轨道上的机场”,实现与上海等周边地区快速联通。

根据铁路部门今年2月发布的新建沿江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上海境内)前期征收成本核实论证咨询服务招标公告和管线迁改工程物探招标公告,沿江高铁上海至合肥段最新走向公布,新建沿江高速铁路工程上海至合肥段大致沿长江北岸东西走向。全线共设车站17座,其中新建11座,分别为上海北站、崇明站、启东西站、海门北站、吴窑站、黄桥站、泰州南站、仪征北站、六合西站(六合西站工程投资属于新建宁淮高铁)、南京北站、大墅站;改建车站5座,分别为太仓站、南通站、扬州东站、滁州站、肥东站。利用既有站1座,为合肥南站。

此前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的《上海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专项规划》显示,通过新建铁路上海东站,充分承接国家沿海通道重要节点功能,加强对长三角的引领辐射作用。上海东站规划接入沪通铁路(衔接南北沿江铁路)、沪乍杭铁路,通过市域线网络转换,接入沪苏湖铁路、沪杭城际并衔接沪宁、沪杭通道。同时,规划预留沪舟甬铁路通道的接入方式。

已经开通的沪苏通铁路一期可直接连接上海虹桥站和上海站,沪苏通铁路二期将可连接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

这也意味着,南通连接上海两大机场的“轨道上的机场”得以实现。

李晓津对记者表示,ADI-AR(机场所在区县地均GDP相对当地其他区县的倍数)指标较高,反映出航空需求旺盛,南通新机场应时而生。同时可以带动南通周边、乃至长三角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机场群今年要点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5月在南京召开。第一财经记者从江苏省交通部门获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专题合作组2021年工作要点在计划推进的项目,涉及7个方面24项具体工作。

其中,在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方面,沪苏深化落实“两场”同步建设合作协议、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以及沪苏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两带”构建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此前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长三角地区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推动干线铁路引入杭州、南京、宁波、温州机场,推动地铁线路引入合肥机场。

长三角地区机场群重点工程将包括:新建嘉兴、丽水、芜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等机场,研究论证金寨机场等建设。推进实施上海浦东、南京、无锡、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合肥等机场改扩建工程。推动大场机场迁建。迁建连云港等机场。研究迁建义乌机场的必要性。

由于疫情的缘故,去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下降,《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571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6%。长三角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6116.2万人次,较上年下降39.3%。长三角机场群完成货邮吞吐量580.9万吨,较上年增长2.0%。

而以疫情前的数据来看,根据民航局《2019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长三角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6557.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0%。长三角机场群完成货邮吞吐量569.3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

2019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有238个,在39个千万级机场中,长三角地区有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宁波栎社、温州龙湾、合肥新桥这7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迈入千万级行列。

李晓津说,2019年全国ADI-AR指标平均值为2.7853,即机场所在区县的地均GDP是其他区县地均GDP的2.7853倍,佐证了“要想强、上民航”。

他说,在需求侧,随着经济发展,旅客和货主的时间价值不断提高,需要借助民航完成快速运输,大量地均GDP较高的金融、电子、会展、生物、高端住宅等产业向机场周边集聚,提高机场周边土地利用效率,推动机场所在区县的经济发展。在供给侧,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机场等各方努力,各地方政府逐步意识到民航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积极新建、改建新机场,吸引航空公司开辟新航线,另一方面围绕机场设立临空经济区,针对地均GDP较高的航空偏好型产业招商引资。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促进了民航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了各地及全国的ADI-AR指标值。(来源:一财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