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与飞行

大气能见度对航海、航空、陆面交通及人类生活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其中,对航空的影响尤为严重。据民航部门统计显示,近50% 的航班延误归咎于低能见度。而低能见度天气中大雾又最为常见,影响也最为严重。

大气能见度对航海、航空、陆面交通及人类生活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其中,对航空的影响尤为严重。据民航部门统计显示,近50%的航班延误归咎于低能见度。而低能见度天气中大雾又最为常见,影响也最为严重。

雾的分类与形成

雾是大量小水滴或小冰晶浮动在近地面造成能见度较低的天气现象,航空气象将其中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称作雾,能见度1-10公里的称作轻雾。从天气学角度,雾大致分为气团雾与锋面雾两大类,气团雾是大型气团内部的产物,而锋面雾则是伴随锋面(不同性质气团交界面)活动的产物。

气团雾又可分为气团降温冷却雾、气团蒸发雾、气团混合雾等。一、气团冷却降温的机制有很多,如地面辐射冷却、平流冷却,(1)辐射冷却一般发生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地面降温致使近地面空气降温,从而使近地面空气中水蒸汽凝结成雾,这种雾出现短暂,日变化明显;(2)平流冷却雾是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性下垫面迅速凝结的产物,这种雾覆盖地面广,垂直厚度大,一般持续时间长,是影响飞行最为严重的雾,有时会伴随层云、碎层云、毛毛雨等天气,如首都机场及华北各机场,经常在夏末、秋冬季节遭遇渤海、黄海北部海域暖湿气流流经,形成平流雾,连绵数日的大雾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气团蒸发雾是气团流经水面蒸发形成,这种雾的形成依赖于地域条件,不均匀也不稳定,消散较快。三、混合雾一般形成于海陆温差大而风微弱的海岸附近,同样是地域鲜明,不稳定且消散较快。

锋面雾随锋线分布,随锋面移动,特点鲜明,地图上可明显看出呈条带状分布。这种雾跟天气学中锋面系统息息相关,规律是只要出现猛烈,就会消散较快,只要出现不猛(准静止锋),虽然消散较慢,但一般也仅为轻雾。

雾对飞行的影响

尽管现代机场和飞机装有先进的导航、着陆系统,但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仍不能低估。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随着飞机的发展,飞行机械事故相对大大减少,飞行气象事故却相对增加,而气象条件中能见度是重中之重。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对起飞最低标准通常只能用能见度表示。”而毫无疑问,雾是影响能见度最常见、最严重的天气现象。

一旦机场大雾弥漫,超低的能见度,致使飞行员看不清跑道及地面设施,造成起、降困难。若在此种天气下强行飞行,甚至会引发空难。国际航空史上因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飞行事故的事例比比皆是,前些年,我国发生的航空事故,也都和雾相关。此外,超低的能见度也给管制员指挥飞行造成不便。

大雾天气下经常会出现大面积航班的延误或取消,如20121025日的大雾天气,大面积航班延误或取消,给旅客带来严重不便,也给民航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航空气象服务

雾对飞行影响极大,但气象部门准确的预报与观测预警,必将使各方损失大大降低。雾的多样、复杂、区域性、突发性等都给气象部门带来挑战。笔者从航空气象工作实际出发,给出以下建议,(一)提高数值预报准确性,充分考虑季节、地域等情况,提高雾的预报准确率。(二)建立大雾天气气候志,积累历史经验。(三)完善大雾天气下的气象预警机制、服务机制。(四)加强观测员培训,提高观测精准度,提高气象实况服务质量。(五)学习应用新技术,如引进可监测雾的先进雷达监测系统。(六)针对如平流雾这样的严重天气,开展与周围气象监测站的合作,资料共享,共同预警,建立平流雾监测预警网。譬如近期,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开展“航空气象志愿者”招募活动,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应对首都机场可能发生的平流雾;建立与周围民航机场、军用机场、地方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共享,互相预警等措施,应对平流雾等重要天气。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