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季蔷薇)《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今年我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故事是用一个九十岁女人的自述完成的,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追逐驯鹿喜欢的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除了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这个民族也经历了日寇的铁蹄和“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他们在命运面前虽万般无奈,却仍殊死抗争,向我们展示了弱小部落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读过这本书后,额尔古纳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呼伦贝尔人变得既熟悉又陌生了。我也曾去过额尔古纳河的右岸,美丽的景色依旧,然而看到的却已不是那群桀骜不驯的鄂温克人,游客来来往往,似乎抹掉了那段印记。
书中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河流,山川,星辰,明月,阳光,驯鹿,兽皮,白桦树,萨满跳神的舞步,线条简单的岩画,流水般的马蹄声,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而然,而另一面,额尔古纳河右岸发生着太多的死亡。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消亡,都会让人有生生的痛楚,然而,当你看到那些很小就死去的孩子,被装在白口袋里,扔在向阳的山坡上,痛楚就会转化成温暖。他们一边是枕着泥土的芳香,一边是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所以他们的亲人,自然的接受着生死命运。这个世界上,最诗意最动人的,总是那些最朴实最简单的活法。
这本书里的动物和人之间的交情既惊奇又暖心。那只带回奥木列翅膀的驯鹿,那只带回林克出事的消息的猎犬伊兰,还有它眼中闪烁的盈盈的泪。它们与带领它们生活的人们之间有着不由言说的默契。自然的世界里,所有生物的生命都是等同的。驯鹿有玛鲁王的带领,沉静有序的寻找食物再回到营地。我总是能被这样的画面感动。人不再被无形的驱使,动物也是一样。欲望无法在那样的土地上生长,也不能钻进鄂温克人的血液里,他们内心沉淀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原始的生活更突显了生命炙热的美。
我时常在读完一本书时,忘记许多内容。然而这本书我没有一口气读完,直到现在我还留有一部分结尾,不想去触摸。总是希望额尔古纳河右岸还在那里,那里仍旧有一群简单质朴的人,活着。流淌的额尔古纳河,无尽的大兴安岭山,悲与喜,生与死一切尘埃都沉浸在额尔古纳河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