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扑克牌玩家,但我所了解的扑克牌游戏规则足以让我知道如果像空客这样出牌的话,早就被拉斯维加斯赌场赶出来了。
我所指的是空客用政府给的"启动补贴"来研发新飞机一事。这根本就不是公平的做法,所以美国贸易代表一直在努力和欧盟达成协议以结束这种补贴。九十天的谈判期到这周一的时候已经结束了,双方却没能达成协议。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过倒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注意,他们觉得有些时候我回避了新闻中出现的这类话题。
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布赖恩写道:
我并不是想让你贬损波音,让波音的家丑外扬。但当某个故事已经传开却没能激起足够反应的时候,这个故事就成了房中的一头大象。
下面正是个好的例子:我真的很想听你怎么看空客、欧盟和波音之间正在发生的事情。好像此事要提交给世贸组织。不过,很多人说波音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好处其实和空客一样多,还说你们直接和空客谈判的效果要比走世贸组织的强硬路线好。
你有把这种事情说得很风趣很明白的本事,所以我希望你能就此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他的问题提得很好。我并没有想回避这一话题,但我的确还没有在这里提及此事,尽管我去和航空公司、分析师、投资者以及媒体谈话的时候经常会谈起这个话题。
那么,以下就是我的看法。
商业要取得成功是要承担风险的。在飞机制造业中,承担风险需要昂贵的费用。当波音研发一个新机型时,我们用公司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有些时候还要通过贷款为项目融资。
空客也一样,但他们具有我们所没有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初,空客三分之一的研发资金一直是从欧洲各国政府那里先期得到的,而且"零风险",这就是"启动补贴"。
在1992年之前,空客新飞机的研发费用100%可从欧洲政府获得!如果考虑研发新机型的成本,等于空客能一开始就拿到几十亿美元(或欧元)。那么我说"零风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该机型达不到预定的销售目标,空客根本不用偿还贷款。对他们而言,只需"哎哟"一声表示遗憾就可以了。换成高尔夫球的说法,就是一个"加球"。
波音每造一种新飞机就会承担全部商业风险。但空客却将风险推卸给了欧洲的纳税人。也许35年前空客这样做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因为当时它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很想立足民机制造业。但今天,空客已经成熟了,按他们的话说空客比波音效率更高、赢利更多。
空客现在有完整的产品系列,这是政府花了重金帮助空客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过去几年中空客交付的飞机和获得的订单比我们更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空客究竟为什么还需要政府补贴来和我们竞争呢?
空客对补贴的辩解是波音已从五角大楼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合同中获利。但空客的母公司EADS和BAE系统在防御和空间项目上的总营业额已经超过了波音。所以,如果说因为公司的空间和防御业务而获利,空客同样也是这类合同的受益者。
空客的另一种说法是波音从华盛顿州政府那里获得"减免税"的特权。但这一类国家优惠政策是所有民用航空航天公司都能享受的,不仅仅是波音,只要空客决定在我们美丽的国土上设立运营基地,他们一样可以享受这样的优惠。我们这里有很多空客供应商,他们都享有这种优惠。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空客和EADS在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享有的国家和当地优惠政策不算数-更不用说他们在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享受的优惠政策了。真该有人问问他们。
最后,空客抱怨说波音的日本供应商得到了政府支持。其实空客在比利时、瑞典、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供应商也得到了类似的政府支持。波音和空客可以自己选择合作供应商,而且按照市场价格购买零件和设备。所以,这有什么可值得抱怨的呢?
这场纷争的实质还是启动补贴。这种零风险贷款打乱了民机市场的秩序。空客从欧洲政府获得这样的资助,而波音却没有,就是这样。空客接受启动补贴的情况早该停止了。得益于启动补贴,空客造出了A380,这一有史以来获得补贴最多的机型。空客目标锁定了一款超大机型,没问题。但现在他们又想用A350来进军中型飞机市场,而且还想再次依靠补贴来启动这一项目。他们是不是一开始就判断失误,选择了500以上座级这个非常小的市场?
而波音呢,每天都在为每一笔可能的订单不懈努力。我们知道自己的飞机不论性能还是价值都是最好的。我们不畏惧残酷的竞争。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航空制造业是艰难的行业。但是,让我们都来公平竞争吧。
根据五张牌游戏规则,你首先拿到一手牌,然后你有一次机会换掉你不想要的牌。空客拿到一手牌,他们也换过一次牌,而且牌面不错。但现在他们想再要另外一手牌,这是违反游戏规则的。
该是庄家说话的时候了:打你手里有的牌。停止补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