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期间,东航安徽分公司在合肥和杭州两地累计执行航班329班,航班正点率达到86.3%,其中仅3起延误系机械原因。这背后凝聚着东航安徽分公司飞机维修部机务人的辛勤汗水,7天时间里,夜以继日,顺利完成了5项重大任务,他们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黄金周。
国庆夜,不眠夜
10月1日晚十二时,喧闹了一整天的合肥机场一片宁静,初秋的夜色清凉如水,此时,机坪上、机库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航线车间四组正兵分两路,有条不紊地开展两项重要任务。
机库里,副主任沈冰和徐红林、小薛、老李配合发动机修理厂家进行B-2257号飞机右发下反推C涵道的修理。
机坪上,组长赵小红其他组员在完成了3架飞机的航后例行工作后,着手更换B-2262号飞机的APU。通常,更换APU都是在机库进行,运用行吊来装卸APU,操作较为简单,但现在只得在机坪上就地展开,因陋就简地利用机身上的APU吊点来装卸APU,难度加大了不少。
由于新的APU是返修件,更换前,先得完成从旧的APU向新的APU的倒件。拆掉燃油管路、连接导线和四颗固定螺钉后,旧的APU被卸了下来,大伙没有休息,陈光奇、小阮、小谢、小范赶忙拆卸发电机、启动机和滑油散热器,再安装到新件上,两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工作结束。随着赵小红的一声令下,“起——”,新的APU被从平板车上吊了起来,“大家慢一点,注意观察,别碰着”。固定螺钉,连接燃油管路和导线,APU的安装初告成功。
此时,麻烦出现了,赵小红发现APU不点火,根本启动不了,他召集组员们商议,准备排故方案,最大可能就是点火激励器不工作。果然,更换激励器后,APU正常启动!加负载后,引气压力正常!
经过近5个小时,机坪和机库的工作都顺利结束了。
任务在凌晨5点下达
国庆节凌晨5时左右,还在睡梦中的刘敬安被一通紧急的电话铃惊醒,通知他乘座早上航班赴北京排故。作为技术骨干,刘师傅已经不止一次的接到这样的临时任务。来到机场,刘敬安准备好资料和工作服,向航线车间主任钱哨了解了初步情况,便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与他同行的还有质控室主任陈永强和技术室的何宏凯,同时,维修部还从杭州调派了汪六一、朱红波,五名同志组成排故小组,两路兵发北京。
原来,9月30日B-2256号飞机在北京短停时,出现左发系统故障,当左发启动时,启动电门不能自动保持在拉出位,且无灯光信号指示,经现场维护人员检查,更换了相应部件后,故障依然存在。排故小组刚小飞机,在机坪上就地展开工作。他们根据前期排故经过,制定排故方案,在检查线路过程中,小组发现,在测量启动电门电压时,只要启动电门拉下,启动电门输入电压即变得很小直至为零。这给了排故小组启示,故障肯定出现在电路上。果然!在继续检查启动电门跳开关时,发现其电阻值非常大。于是,更换了启动电门跳开关,重新启动,发动机工作正常,故障彻底排除!此时时钟指示16时30分,整个排故历经了近7个小时。
忙碌不仅是航线车间,在定检车间,10月2日晚,完成了B2270尾锥应急释放系统操作检查;10月5日晚,完成了B-2269号飞机右发轴承腔滑油喷嘴检查。这5项重要工作的完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航班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