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航空业出现大幅亏损,经营形势十分严峻。为此,中航集团、国航股份及时作出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国航浙江分公司积极响应总部号召,采取有力措施,深挖内部潜力,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增收节支的大潮中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笔者采访了国航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马崇贤。
笔者:马总,请您谈谈对此次增收节支工作的认识。
马崇贤:中航集团、国航股份作出此次增收节支的决策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我认为,这首先是基于对目前严峻形势的正确估断。今年以来,油价一路高涨,竞争日趋白日化,再加上一些固有制约公司发展因素的影响,使航空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竞争压力、人才瓶颈压力等多重风险的考验,如国航浙江分公司今年上半年,仅油价上涨一项,就多增加成本7710万元,再加上其他公司纷纷在杭州增加飞机,如南航在杭州的运力投入已经超过了我们国航,厦航在杭州设立了分公司,东航将用5架空客替代原麦道飞机,我们的基地优势正在被赶超,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如果不迎头赶上,不在提高收益和控制成本上下功夫,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其次,增收节支工作的好坏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李家祥总经理在解释什么是管理时曾说,“管理,就是把利润搞得大大的,把成本降得小小的。”可见,增收节支本就是我们管理工作的应有之意。衡量我们经营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就在于如何把收益多增加一些、把成本多降低一些,广开源、多节流,把利润搞上去,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善于经营管理,善于在同等条件下多挣钱或花小钱办大事的企业,才能体现出竞争优势,确立领先地位。其三,这也是考量我们执行力、危机化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如能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出路,坚强地生存并发展壮大,就说明这个企业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也是一个迈向国际化知名航空公司必须具有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国泰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年1-8月份,在国内航空公司效益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国泰却比去年实现更多盈利,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说明困难是相对的,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是可以把损失补回来的。同时,我们要坚决执行总部决策,上下一心,鼓足干劲,厉行节约,在困难时期团结一致,体现出我们的执行力,与公司一起共度难关。
笔者:您认为,国航浙江分公司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增收节支工作?
马崇贤:增收节支是一个内部挖潜和外部拓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努力寻求收入增长点和成本控制点的过程。如何做好增收节支,我认为,首先要抓大项、找突破点。今年年初,国航浙江分公司确定了5个管理点项目,其中,航油成本控制项目、餐食供应品成本控制项目和提高直销服务项目就是我们增收节支的重点。1-6月份,国航浙江分公司共节约航油1866吨,总计减少成本支出1000余万元;国内、国际餐食供应品较预算分别节约240万元和106万元;完成的直销销售额达到1140万元,较去年增加了105%。下半年,我们首先要在这些大项上加强深度挖潜,鼓励飞行员多节油,多渠道减少航油支出;机供品问题上,要开展量化分析,科学配餐,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回收,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和公物私领现象;直销上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的走访和公关力度,积累更多的客户资源和人脉关系,提高高端直销客户的数量,增加收入等。其次,要在增收节支工作中树立系统性思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成本的支出和利润的获得。比方说,我们的另2个管理点——完善服务管理体系项目和航班正点工程项目,都构成了增收节支的重要基点。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理顺空地服务流程,打造顺畅的服务链条,开设CIP、VIP的特色服务,使我们的头等舱、公务舱旅客不断增多,两舱销售状况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为增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航班正点对公司品牌建设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点工作做得不好,不但影响公司声誉,进而影响市场销售,仅旅客的赔偿投诉,就直接成为公司的一笔运营成本。因此,增收节支也是一个提质增效的过程,我们必须以系统性思维来看待这项工作。其三,是要从严从紧,减少各项预算支出。严把资金进出关,严格审核资金使用流向,建立各项费用预警机制,对一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项,该压缩的压缩,该推后的推后,该否决的否决。其四,从点滴入手,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避免大手大脚和讲排场。比如对一些接待费、通讯费、办公耗材费、会务出差费等,要通过严格控制、二次利用、定点采购、推行无纸化办公等多种办法,节省各类费用。别看这小小的一张纸、一支笔,对于我们这样身负几百亿资金的一个大企业来说,几个月节约下来的就可能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成本。
笔者:您认为,在开展增收节支过程中,应处理好那几方面的关系?
马崇贤: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节支与安全、服务之间的关系。增收节支是我们的一项大政策,我们要坚决拥护,但决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不能下降我们的服务质量。特别是在节支问题上,要针对不同内容制定不同的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在安全方面,我们仍要坚持“该投入则投入”原则,对涉及安全培训、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系统完善、安全激励等方面的,仍要不吝重金,夯实我们的安全基础,为实现安全工作的持续推进保驾护航。服务方面,要坚持标准,诚信为本,不短斤缺两,不出现因节支而影响服务质量的情况发生。在增收节支中,要始终灌输这样一条理念,即“节支不节效、降本不降质”,而要通过提质增效来实现增收的目标,体现“安全出效益、服务出效益”的管理哲学。其次,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这是从一个事物本身的对立关系来认识的。从经济学角度讲,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但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小投入大产出。在对待增收节支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大手大脚地做事情,也不能一味地被“节支”困住手脚而无所作为,关键在于要努力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只要是能产生良好收益的,这样的投入还是值得的。第三,就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投入要有的放矢,“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集中人、财、物用到最需要、最急迫、产出最多的地方,对于那些可缓、可等、可压的项目,可以适当延后甚至取消,度过目前的难关。
笔者:您认为,此次增收节支,给您、给员工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马崇贤:增收节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次很好的管理培训。广大干部员工要通过增收节支工作着重要树立以下意识:一是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航空业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成本性以及微利时代应为广大职工所认知。特别是在目前高油价、高度竞争的生存环境下,航空公司的整体状况都不甚理想,今年上半年全民航25.7亿元的巨亏,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沾沾自喜,而要努力奋起,常思量如何应对风险、化解困难,以提高我们的抗打击力。二是挖潜意识。勇挺难关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实实在在地想办法、挖潜力,把工作做好。马须伦总裁在效益动员会上要求我们着重提升8大能力,讲的就是要求新思变,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挖掘各方潜力,把效益搞上去;同时在降本上做到严格控制、科学量化,切实把成本降下来。三是艰苦奋斗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党、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之一,全体员工要树立“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让“勤俭办企”成为我们的公识。四是精细化意识。一张纸、一度电、一个电话,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如果几万人都这么做了,就可以产生出大效益,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每个部门、每道流程、每道环节都潜藏着效益,都不能小瞧。因此,我们要教育员工从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管理上要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样我们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国航的增收节支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