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实施空域分类的目标时间确定为2010年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于近日确定了我国实施空域分类的目标时间为2010年。  空域分类是国际民航组织在空域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标准,国务院、中央军委2004年就确定了借鉴国际民航组织空域划分标准,科学划分空域类别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民航总局对国外空域分类状况、发展方向和相关标准进行了深入跟踪研究,为我国实施符合国情的空域分类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于近日确定了我国实施空域分类的目标时间为2010年。

  空域分类是国际民航组织在空域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标准,国务院、中央军委2004年就确定了借鉴国际民航组织空域划分标准,科学划分空域类别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民航总局对国外空域分类状况、发展方向和相关标准进行了深入跟踪研究,为我国实施符合国情的空域分类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空域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和军事航空三类主要空域用户对空域的不同使用需求,确保空域得到安全、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空域分类是复杂的系统性标准,包括对空域内运行的人员、设备、服务、管理的综合要求。空域分类,一是可以增加空域的安全水平,通过对飞行规则、飞行人员资格、地空通讯、导航、监视设备能力的分类要求,将空域的安全水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二是能够实现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确保公共运输航空、军事航空使用空域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将空域资源释放给通用航空使用。三是能够实现空管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不同的空域用户提供适当的空中交通服务,在运输飞行繁忙的空域内提供管制间隔服务,确保飞行的安全和有序;在通用飞行需求旺盛的空域内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创造宽松和灵活的运行空间。我国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际上是对空域分类的有益尝试,将为我国的空域分类实施工作积累经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