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7年9月16日,鲲鹏航空有限公司首架飞机B-3073号CRJ-200LR型客机飞抵该公司基地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12月1日,冒着凛冽的寒风,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民航总局办公厅主任刘彦斌,西北地区管理局局长刘雪松、副局长乔新山,西部机场集团总裁何喜奎等有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刚刚开航两个多月的中美合资鲲鹏航空公司调研支线航空发展。
舍弃周末休息,不顾旅途劳顿,杨元元查看了鲲鹏的运行手册,听取了专题汇报,给鲲鹏航空这支中国民航的新锐部队带来了行业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让生机勃勃的鲲鹏航空公司全体员工深受鼓舞。
着眼支线
促进区域经济进步
深圳航空公司总裁、鲲鹏航空公司董事长李昆,深圳航空公司副总裁、鲲鹏航空公司总经理张沛向杨元元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支线航空发展”的专题汇报,汇报了鲲鹏航空开航两个月以来的运行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鲲鹏航空于今年9月28日顺利首航,运营两个月以来,陆续开通了西安至嘉峪关、敦煌、太原、天津、合肥、郑州、常州、重庆、石家庄、南昌等地的10余条航线,执飞航班884次,总起落数962个,运输旅客18931人。公司飞行、机务、签派、乘务等各专业技术岗位在内的员工人数达到近200余人。实现开航初期的安全运行,为鲲鹏航空未来的安全、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杨元元肯定了鲲鹏航空运营两个月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深航在9个月时间内完成了筹建鲲鹏航空,并很快就飞了起来,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又一个“深圳速度”,体现了深航的改革创新精神。
鲲鹏航空的成立是深航和合作方在对国内支线航空市场进行仔细研究之后作出的决定。鲲鹏航空的决策层认为,支线航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航空公司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专注的支线市场战略。鲲鹏在运营上改变了传统的国内支线一直与干线混合经营的模式,成为国内第一家独立运营支线的合资航空公司。单独的支线运营能使管理者专注于支线的管理和规划,清楚了解支线运营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提高运营效益。鲲鹏的国外合作方——美国梅萨航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支线航空公司之一,在支线运营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带来的支线管理经验和创新的运营模式将有利于国内支线航空的发展。
当听说鲲鹏开航仅两个月,就开通了广西梧州航线等多条支线,填补了我国民航通航点的许多空白时,杨元元非常高兴。他说,深航为民航行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成立鲲鹏这个专业支线航空公司,对于改变当前我国干、支线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解决好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我国民航事业发展也存在着几个突出的“不协调”,干、支线发展不协调就是其中之一。支线航空运输可以将偏远地区和发达地区连接起来,促进社会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发展支线航空本身就是促进社会和谐。
杨元元说,民航总局一直关注支线航空,也关注着鲲鹏航空。他对随行的民航总局有关部门、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陕西监管办和西部机场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说,鲲鹏航空是中国民航支线运输的新生力量,大家都要支持。民航总局将通过西北地区管理局,把支线航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为鲲鹏航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得天独厚
借力深航快速发展
鲲鹏航空决策层认为,要发展支线航空,航空公司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和更新干线飞机、大量投入运力抢占热点市场的规模扩张方式,科学规划机型的引进。鲲鹏航空就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决定引进适合国内大量中等客流量航线的100座级以下的支线飞机,帮助航空公司在这些航线上增加新航班,提高产品差异化和市场细分的程度,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这些飞机能够使用在连接东西部城市的航线上,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支线的发展离不开干线的支持。以控股方深圳航空为依托,鲲鹏航空公司从一开始便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深航集团是一个诞生于深圳特区,已经走向全国的航空公司。深航秉持“永恒安全,从零开始”的安全理念和“不争第一,只创特色”的经营理念,近两年发展迅速,已成功建立起深圳、南宁、广州、无锡、沈阳、常州、郑州7大航空运输生产基地,拥有由近70架波音和空客飞机组成的机队,每天执行100多条国内、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
2006年初,深航启动了“369发展战略”,即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将公司的飞机数量增加到60—70架,成为国内大型航空公司;用6年时间将公司飞机数量增加到100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有自己品牌的公司;用9年时间使公司飞机数量增加到160架,基地增加到8—10个,员工队伍达到1.8万人,力争在行业内具备更加显著的比较优势,跻身于国际一流航空公司的行列。
深航基于对国内航空市场的分析和自身发展的要求,除已建成的7个基地外,正在筹建山东、南京、云南、重庆、西安5个分公司。如全部如期筹建成功,深航将拥有12个运营基地,届时将形成客货并举,干线、支线、货运、公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大运营格局,以密集有序的蛛网型航线网络结构为全国民航旅客服务,为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迈进贡献力量。
杨元元局长对鲲鹏航空专注于发展支线的定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听了鲲鹏航空将依托深航干线网络走专业化支线航空公司之路,并将在三年内实现盈利的发展愿景后,他感到很高兴。
确保安全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鲲鹏航空从一开始便注重安全管理。飞行品质监控率从最初的50%迅速上升到了97%。开航两个月以来,平均飞行指数均在85%以上,初步建立了CRJ-200飞机飞行品质监控系统。鲲鹏航空还致力于加强培训与交流工作,实施了飞行人员、签派人员、机务人员的冬季防除冰专项培训,开展了RVSM运行的业务培训、外籍飞行员新雇员培训、庞巴迪CRJ-200性能培训、庞巴迪CRJ-200载重平衡培训,并与咸阳机场进行了防除冰现场演练。股东方梅萨航空为鲲鹏航空提供了机组排班的指导和交流、客户服务和运行效率改进的调研和交流等先进经验,并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冬季运行培训。鲲鹏航空借鉴深航和梅萨航空的安全管理经验,建立了独立于运行之外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持续的风险管理,来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运行符合规章要求,并持续改进安全绩效;通过安委会以及安全专题教育与培训、网上学习与考试、现场检查、飞行品质监控等监测手段,对生产运行体系进行全方位监测。
杨元元对深航在安全管理上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并大胆创新的做法和精神非常赞赏。他用英语向两位来自梅萨航空公司的鲲鹏航空主管安全和机务的副总经理询问了生产运行和机务维修方面的情况,对他们的做法连连点头,表示肯定。
鲲鹏航空未来将以西安为重要基地,依托深航各基地,填补各基地间、基地所在区内的航线网络空白点,并通过各基地向外辐射,连接全国中小城市,实现全国空中通达。同时,配合航线网络发展战略,鲲鹏航空的运力配备将分50、70、90三个座级,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在机队规划上,鲲鹏航空运营的第一年将以50座支线机为基础,运营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飞机规模将达到27架,机型将向70—90座级过渡,同时匹配90—100座级的支线机。2010—2012年,鲲鹏航空将逐步建成重庆、长沙、济南、南宁等多基地的运营模式,飞机规模达到100架左右。
杨元元说,听了鲲鹏航空的汇报,总体感受“很新”,也很受启发。他特别提到,在安全管理上,鲲鹏航空有很多创新值得民航在建立SMS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借鉴。他表示,支持鲲鹏航空的创新,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要在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试点,支持鲲鹏航空公司的发展,推动中国支线航空的进步。
调研的时间在轻松的气氛中过得很快。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杨元元局长一行来说“印象很深,感受很新”。杨元元调研结束欣然提笔,为鲲鹏航空题词:“鲲鹏航空,创新高飞”,对以发展我国支线航空为使命的鲲鹏航空寄予厚望,希望刚刚展翅翱翔的“鲲鹏”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