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春的暖风轻抚书页,当四月的细雨浸润墨香,我们迎来了第29个世界读书日。
阅读始终是我们触摸世界、认识自我的最美方式。每一本好书都是一座桥梁,连接古今中外的思想;每一页文字都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更广阔的人生风景。
今年世界读书日,青岛空管站团委特别发起“打开平行世界的大门”好书推荐活动,邀请各团支部分享心中的宝藏书籍。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精彩作品,感受文字的力量,收获思想的启迪。
一、气象台团支部:《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迟子建以九旬女酋长的沧桑视角,将桦树皮般褶皱的往事层层剥开:萨满鼓点中的生死轮回,驯鹿蹄印里的四季迁徙,白桦林间的爱恨纠缠,在工业文明碾压下飘散的古老歌谣。鄂温克人将星辰缝在兽皮上的自然智慧,对生命消长近乎神性的从容,恰似一面铜镜,映照出现代人被钢铁森林割裂的灵魂创口。
二、区域管制室团支部:《乡土中国》
在钢筋森林里迷失的现代人,总在追问"我们从何处来"。《乡土中国》恰似一柄剖开文明年轮的柳叶刀,带我们重返被遗忘的农耕精神原乡。费孝通以田野为纸、理性为墨,勾勒出"差序格局"这张浸透伦理温度的关系图谱,揭示"礼治秩序"如何成为维系千年文明的隐秘纽带。
书中那些在泥土里生长的智慧,便是现代社会的解离剂:当契约精神冲淡了人情网络,当原子化个体割裂了社群血脉,乡土中国沉淀的生存哲学,为悬浮的现代人提供了根系重生的可能。这不是怀旧的挽歌,而是文明基因的显微图谱——在城乡中国的裂变中,那些被解构的乡土密码,正以新的形态重塑着当代中国的精神地貌。
三、进近管制室团支部:《沉默的大多数》
这是一本充满锐利洞察与黑色幽默的杂文集。书中探讨了沉默背后的无奈、智慧与反叛,对那些"不轻易开口却始终清醒"的人给予深刻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管制员的工作也依赖克制的表达,我们的每一句指令都必须精准、简洁,因为任何冗余都可能影响安全。这种"职业性沉默"并非怯懦,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理性。王小波笔下的沉默者,正是那些在喧嚣中保持独立思考的人。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在时代浪潮中仍想保持清醒的读者。沉默不是失语,而是一种观察、判断,甚至是抵抗的方式。如果你也曾觉得自己的声音被淹没,或许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共鸣。
四、塔台团支部:《和飞机有千万个约会》
在机场塔台这个“空中交通指挥中枢”,每一次指令都关乎数百人的生命安全,而《和飞机有千万个约会》便以塔台管制员的独特视角,揭开航空运行的神秘面纱。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引,用细腻笔触讲述日常工作中的故事:从晨曦微露时引导首班航班滑出跑道,到深夜中协调备降飞机安全着陆,将塔台管制员如何在高频无线电波中构建安全网络、在复杂天气与突发状况下临危不乱调度飞机的全过程,生动呈现于读者眼前。
书中既有对航空专业知识的严谨科普,如精密的空域划分、严格的指挥流程,也不乏温情叙事与行业秘辛,让读者深刻理解这份职业的使命与挑战。无论你是航空爱好者,还是渴望探寻幕后故事的读者,这本书都能带你沉浸式体验“空中交警”的工作日常,领略航空运行的秩序之美。
五、技术保障部团支部:《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巅峰之作,是一曲关于时间、命运与人性交织的史诗。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在马孔多的热土上徐徐展开,如同一棵繁茂却孤独的大树,枝叶间藏着爱与恨、梦与狂、希望与诅咒。每个灵魂都在追寻,却总被宿命的轮回缠绕,仿佛那无尽的雨季,淋湿了记忆的边际。文字如魔,现实与幻梦交错,引领读者走进一座既真实又虚幻的城,展现拉丁美洲复杂而深沉的历史现实,感受生命的盛大与荒凉。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的寓言,亦是人类心灵的永恒回响。
六、技术保障部团支部推荐:《白鹿原》
这部小说生动描绘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这几十年间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作者以细腻出彩的文笔,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善恶丑"。
作品通过白鹿原上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折射出大时代的历史变迁。在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动荡岁月里,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小说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昭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意志。
(青岛空管站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