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徕宁国际机场启用毫米波安检仪:科技赋能人文,丝路空港焕新颜

(通讯员:冯欣)2025年3月,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的安检通道内,一座银灰色拱形设备悄然上岗。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空枢纽,用毫米波安检技术掀起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旅客无需抬手转身,不用掏空口袋,3秒完成全身扫描,随身背包直接过检。运行一个月以来,这项创新不仅让旅客的安检等待时间大幅度缩短,更以“无接触、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赢得了大量旅客好评,成功在智慧安检的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一、千年丝路遇见未来科技:毫米波重塑安检体验清晨8点的喀什机场T2航站楼,准备飞往西安旅客李先生第一次体验毫米波安检。她将随身挎包放入安检筐,从容走进银色拱门,张开双臂静立3秒,设备提示音随即响起:“检查完毕,请通行。”整个过程比她预想的快了近5分钟。“以前过安检要脱外套、解皮带,现在连手表都不用摘,对带孩子的旅客太友好了!”她在朋友圈晒出的九宫格照片中,安检仪流线型外观与穹顶的艾德莱斯绸纹饰相映成趣,配文“古老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获赞无数。

这场体验升级的背后,是毫米波技术的突破性应用。据安全检查站设备维修员介绍,该设备通过发射30-300GHz高频电磁波,可在0.1秒内完成人体360度扫描,生成的分辦率高达2毫米的三维图像,能精准识别陶瓷刀具、液态炸药等传统金属探测门无法捕捉的违禁品。“就像给安检员配了‘透视眼’’,藏在鞋垫夹层里的打火机、缝在衣领中的微型刀片都无所遁形。”数据显示,新设备启用后,安检违禁品检出率大幅提升,误报率急剧下降。

更令人称道的是隐私保护设计。扫描图像经AI系统自动处理,人体轮廓被转化为卡通化模型,可疑物品位置以闪烁光点标注。现场安检员向记者演示操作系统:“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人体,而是经过脱敏处理的结构图,既保障安全又尊重隐私。”这种设计尤其受到戴头巾的少数民族旅客欢迎,来自和田的维吾尔族商人艾尼瓦尔竖起大拇指:“亚克西!不用摘帽子也能快速检查。”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收获热烈反响。

二、细节里的温度:人文关怀织就服务网络

在技术创新的底色上,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用充满温度的服务细节,将安检区变成了展现新疆 hospitality 的窗口,每个安检通道都配备了独具新疆民族特色的饰品,工作人员随时提供翻译服务,孕妇及残障旅客优先优选通过,“爱心通道”,甚至可以享受全程陪同安检。

为适应新疆冬李厚重的棉衣、毛呢外套少数民族佩戴金属首饰的传统习惯,研发团队在喀什采集了2000多种常见服饰面料的数据样本,优化了毫米波穿透算法,特别加强了对装饰性金属物的智能识别能力。这种改变看似微小,实则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

三、智慧机场的丝路样本:枢纽能级跨越式提升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空中门户,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的升级承载着更宏大的战略使命。较之以前,机场旅客吞吐量显著提升,国际中转客流需求增加,传统安检模式已难以支撑发展需求,毫米波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也是枢纽功能的质变。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看不见的维度。通过与离港系统、海关边检的数据联通,毫米波安检仪可实时比对旅客信息,实现“一次过检、全程通联”。

四、向新而行的启示:科技如何赋能人文机场站在喀仕徕宁国际机场安检通道远眺,新投入使用的毫米波安检通道宛如一条银色丝带,与远处巍峨的昆仑山遥相呼应。这座曾见证张骞凿空、班超戍边的千年古城,正用最前沿的科技续写着开放包容的新篇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的实践给出了鲜明注脚:真正的智慧化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替代,而是让技术扎根于土地的温度;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让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旅客都能感受到服务的诚意。正如那位在留言簿上用维汉双语写下“热合买提”(谢谢)的牧民所说:“现在的机场就像昆仑山的雪水,既清澈见底,又滋养万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