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历史上的保密故事(一)

按语: 

温州,这座历史悠久的东南沿海城市,不仅以商业繁荣著称,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与保密相关的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温州人的机智与谨慎,也为我们今天的保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文化自信。

为积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保密宣传文化,温州空管站创新宣教招法,深挖温州保密资源,着力打造更具温州特色的保密宣传文化品牌。

温州方言中的保密智慧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上甘岭》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黄轩饰演的副连长段显峰化身前线侦查员,为安全传递重要情报,与刘浩存饰演的永嘉人杜文锦使用温州话进行“加密通话”。“目标鸭(目标一),中心以东,鸭白密(一百米)……”这独特的温州话暗语,让敌人听得一头雾水,志愿军战士却借此成功传递情报并安全撤离。

故事并非杜撰,在历史的硝烟中,方言就曾发挥过意想不到的关键作用,而温州方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发生在战场上的保密故事,对做好新时代保密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

温州话的前世今生

温州话归于汉语方言吴语区瓯江片,整体语言体系形成大概在1500年前,是在中古音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而成的方言,而且温州话和唐宋音一样有八个调(即四声八调),不像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所以想要“速成”十分困难。

由于门类分支复杂,因此虽然从广义上的使用人数来说,约有数百万人长期使用温州话。但“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的特色,让温州话的地区差异性非常大。同为温州人,或许仅仅是邻县甚至邻乡,语音和词汇都有着天壤之别,听与说都很吃力。

温州话在战争中的作用

回溯浩瀚历史,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情报的安全传递关乎生死存亡。温州方言以其独特的复杂性,成为了保密通信的“秘密武器”。

有故事流传,二战时期,我方为防止敌军截获窃听和破译情报,启用温州话与闽南语交替传递情报。敌军截获情报后,面对这些如同“恶魔之语”般的方言,即使找来汉奸也无从下手,只能干瞪眼。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温州话同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保密作用。当时越军有很多特工,我军曾用普通话、广东话传递情报均被敌军破解,后改用温州地区方言,如乐清方言、永嘉方言、瑞安方言、苍南方言进行加密通报 。通常由两个温州地区的通讯兵对接,不少苍南籍通讯兵频繁用苍南方言传递关键情报,让越军对截获的情报毫无头绪,无法破译,有力保障了我军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

战争年代,温州方言为守护国家安全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时代不同,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丝毫未减。让我们从温州方言密语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继承和发扬温州保密优秀传统,坚持法治建设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坚决筑牢国家秘密安全的坚固防线,在新时代谱写温州空管保密工作的新篇章。(通讯员:陈明珠)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