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双低天气——温州空管气象台这场专题研讨会“干货”满满

2月下旬,受副高、南支槽、中南半岛干热气团三者密切配合,一股强盛的暖湿气流席卷我国南方。受暖湿气流影响,沿海地区大部出现大雾天气,2月27-3月3日本场连续出现“双低天气”,对航班正常性带来严峻考验。3月4日,温州空管站气象台召开低云低能见度天气专题研讨会,以实战经验复盘、首席深度解析、全员头脑风暴的形式,为应对复杂天气筑牢安全防线。

聚焦安全:会议精神落地温州实践

会议伊始,气象台台长王百千结合全国空管气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剖析“双低天气”保障要点。当前正值冬春换季,复杂天气频发,必须将“气象服务精细化”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解读行业最新动态和典型案例,王百千台长要求全员从预报预警、协同联动、信息通报等环节入手,优化服务流程。

复盘案例:首席“庖丁解牛”式拆解天气

2月27日至3月3日的连续双低天气,前期与后期的预报关注重点有所不同。前期是强盛暖湿平流经由长期低温的下垫面激发出的平流雾,后期主要考虑锋面南压可能带来的锋前雾。

首席预报员陈磊通过能见度演变曲线、天气形势剖析、指导预报产品等多维度分析,还原天气形成机理,总结服务过程得失。他总结道:“未来需要进一步量化温湿平流等定量指标,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加强能见度量级精细化预报的能力。”

一线交流:值班日志中的协作力量

交流中,一组数据引发关注:此次天气过程累计发布机场警报22份、特殊天气报告30份、趋势预报42份。本次双低天气过程旷日持久,对每位气象人都是考验。研讨会的最后,每位参与值班的同事都分享了自己值班当天的思路、经验。这一场头脑风暴,既知其“巨”又明其“细”,涉及整体天气形势以及气象要素诊断,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智慧,更彰显了“传帮带”的传承力量。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护航蓝天

从技术解析到服务交流,这场研讨会既是业务能力的“练兵场”,更是安全意识的“强化剂”。温州空管气象人始终以准确预报、真情服务为宗旨,笃行不怠,履践致远,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双低天气过程服务之难。

春寒料峭,步履不停。在温州机场冲刺1500万客流量目标的奋斗中,这支守护飞行安全的“气象尖兵”,正在每一次天气挑战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通讯员:陈泽瓯)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