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空管站 文/图:戴求淼/吴俊霖、冯锡斌)蛇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民航预计将延续旺季市场趋势,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旅游流重合,深圳机场旅客运输量有望创历史新高。每一架起降的航班背后,都有着无数保障力量在默默坚守。在蛇年春运期间,深圳空管气象台预报室、观测情报室、设备管理室组成的铁三角,用他们独特的“味道”,烹制出一场“蛇”尖上的保障盛宴。
气象预报:“三昧真火”中的精准洞察
天气变化成为航班准点与否的关键因素。气象台积极响应上级岗位融合政策,2024年全年实施预报观测业务融合运行,以业务骨干为组长成立四个班组,设置气象服务席,为深圳地区航班保障提供更加精细服务。
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图像往往蕴含着天气变化的密码。走进气象预报室,预报员李蕾、谭震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析卫星云图、数值预报、天气图、自动站等各类气象资料,他们如有“火眼金睛”,从海量的气象数据中分析冷暖气团的走向和水汽的汇聚,品出天气变化的“真味”,为春运保驾护航。
当发现一股冷空气即将南下,可能影响机场起降区域时,预报员你一言我一语,结合本地季节特点,对冷空气的强度、移动速度、影响时段进行精细研判。紧张的讨论声中,一份精准的气象预警报告出炉,详细告知航空公司冷空气带来的云层高度变化、可能出现的两低天气等关键信息。气象台以精准预报保障航班在复杂天气下安全运行,让春运之路畅行无阻。
气象观测:“吸风饮露”中的执着守望
气象常规观测场,仿佛有一种“吸风饮露”的超凡意境。观测员如同吸风饮露的隐者,却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清风为伴,以朝露为饮,扎根在这片天地,用双眼与仪器敏锐捕捉每一刻天气的 “表情”。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观测员关煜霖宛如一位坚毅的守夜人。每半小时,他准时迎着凛冽的寒风起身,踏入观测场。四周唯有风声在耳畔呼啸,他仿若能从风中解读出天气变化的密语,迅速记录下发报时深圳机场的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发展 “足迹”。紧接着,他俯身凑近仪器,查看那不断闪烁的数值,此时雾气仿若受到神秘力量的召唤,在四周缭绕不散,恰似一层朦胧的面纱。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跑道视程是否符合起降标准。寒风吹过,关煜霖的鼻尖冻得通红,呼出的热气瞬间化作一团团白雾消散在风中,但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只因他深知,此刻记录下的每一个精准数据,都如同黑夜里的启明星,会给用户提供重要的依据。
白天,阳光洒在观测场上,关煜霖和同事们又如往常一样开启新一天的坚守。他们仿若从露水中汲取了能量,定时穿梭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等应急观测设备之间。一旦遇到低云低能见度天气,他们仿若听到冲锋号角,第一时间走向观测平台,仰头凝视天空,人工观测云的高度、形状、移动方向。随后,迅速将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传递给预报员。这“吸风饮露”的生活,看似清苦,实则是气象观测员坚守岗位的豪迈誓言。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为春运航班守住每一道安全关口。
气象机务:“烟火味”中的坚守
气象设备的维修维护室中,气象机务员的工作场所弥漫着一股别样的“烟火味”。这里的“烟火”并非来自厨房,而是来自他们手中的仪器仪表和电烙铁等工具。为确保气象设备在春运期间安全平稳运行,他们整日穿梭于各类运行设备之间。
气象设备管理室制订了详细的设备换季维护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施。冬日的深圳机场跑道上依然有阵阵寒意,但机务员陈洪彬手中的工具却稳稳当当。他仔细检查室外机箱的气密性,设备的每一颗螺丝,用扳手拧紧,确保在春运期间运行正常。遇到老旧线路接触不良,小李熟练地拿起电烙铁,焊锡在烙铁中熔化,加固了设备,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这是设备保障“烟火味”最浓的时刻。他知道,这一焊,焊住的是信号传输的生命线。
午后,阳光短暂地带来一丝温暖,陈洪彬、王太芳又忙着对气象雷达、卫星天线、气象数据库等设备进行深度“体检”。他们打开机柜,复杂的线路和电路板展现在眼前,如同精密的人体血管与脏器。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们用专业仪器检测每一个模块,确保系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为春运期间的天气监测提供坚实后盾,这“烟火味”,是责任与担当的沉淀。
在蛇年春运这场大迁徙中,气象台“铁三角”以独特的 “味道”,汇聚成保障航班安全的绵绵之力。他们在 “三昧真火”“吸风饮露”“烟火味”中,用专业、责任与执着,书写着属于航空气象人的春运保障乐章,确保每一架飞机都能在蓝天与大地间安全往返,让旅客的回家之路温暖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