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经济:新经济时代的标志和引擎

“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核心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在提供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航空运输服务的同时,吸引航空运输相关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航空+”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核心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在提供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航空运输服务的同时,吸引航空运输相关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航空+”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经济是相对于旧经济或传统经济而言的,是指在经济及资源配置全球化的基础上,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一次大的调整。进入21世纪,伴随着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特征的显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日益清晰。如果以交通运输方式为衡量标志,在航空业日趋主导的今天,新经济时代还有一个典型特征——航空经济。

与临空经济更多地强调区域经济的概念不同,航空经济更强调的是产业经济的概念,是以航空枢纽为核心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在提供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航空运输服务的同时,吸引航空运输相关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航空+”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城市化阶段,城市的发展与以航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紧密相连。航空经济的发展满足了资源全球化配置、信息社会高效运转等时代需求,成为了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和引擎。

经济与交通的关系

经济是指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包括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交通则是指从事旅客、货物运输以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交通生产活动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以及信息传输。

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间断地发展文明,而文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通的进步。交通使人们的生存半径得以扩大,让商品流通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思想的开放和文化的交流,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交通与经济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1.交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分工

汉代的训诂学著作《尔雅》《释名》中有这样的解释:“道者,蹈也;路者,露也。”也就是说,地上的野草被踩光了,露出了地面,即成道路。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最初的交通只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如从居住地外出觅食、寻找水源等。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逐步从一种被动的行为模式转变为一种主动的社会分工,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从出土文物来看,5000多年前的北欧人发明了鹿拉雪橇,4000多年前的夏商文明出现了圆轮车辆。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说明了人类已经开始有目的地从事交通运输活动了。

2.交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单元

时至今日,几乎100%的商品都需要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等得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出行和旅游收入总和已达到全球生产总值的5%,每天都有超过33亿城市居民需要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上班、学习、交际,每时每刻都有不计其数的旅客乘坐飞机前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这个时代,交通运输不仅是生产流通的重要环节,而且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

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无论是古代的以物易物,还是现代的商品销售甚至国际贸易;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旅游度假或者出国留学……交通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使文明传播和生产力发展成为可能。今天的人们可以在北方的超市买到南方的水果;在中国的工厂使用德国的发动机、日本的音响和菲律宾的轮胎组装汽车;也可以早晨出门乘飞机、坐高铁列车,到离家数千公里的海滨浴场享受午后的阳光。人类的群居特性和社会属性导致我们的工作、生活、休闲一刻都离不开交通。交通如同社会经济的血脉,把“养分”输送到各地,维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新陈代谢”。

4.交通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小镇上的汽车站,到铁路枢纽、港口码头……交通的发展为经济注入持续的活力。尤其是大型机场所在地的航空枢纽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规模经济发展,有效集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源泉。

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1.三个经济时代的划分

每时每刻,这个世界都处在“交通不息”的状态当中。不同交通方式的演变过程,又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有着互动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方式的演变历程恰恰清晰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对应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人类先后经历了舟马经济时代和车船经济时代。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成为历史趋势。

(1)舟马经济时代:舟、马是农业文明时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联系程度不高、资源流动区域不大,人类以自然力为主要动力从事交通活动,运用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制造了橇、车、舟……其间,驿站、运河、港口作为配套交通设施先后出现,一些地区或城市逐步演变成交通枢纽并繁荣发展起来。一时间,丝绸之路上的长安、玉门关、阳关,大运河畔的扬州、淮安、通州,沿海的泉州、明州、广州,车水马龙,船来舟往,川流不息。

(2)车船经济时代:车、船是工业文明时代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动力源的根本改变,汽车、火车、轮船成为这一时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807年,富尔顿造出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1825年,史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内燃机动力汽车。无论是蒸汽机普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以电气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其本质都是以能源动力取代自然动力,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之后,世界范围内逐渐出现了大型港口、铁路和公路枢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诸多大型城市,如伦敦、纽约、亚特兰大、横滨、鹿特丹、上海等。火车(包括升级版的动车、高铁列车)、轮船、汽车直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航空经济时代。航空是信息文明时代交通运输的主导方式。进入21世纪,飞机在信息文明时代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根据“二八定律”,航空通过有限的运力为最具价值的商品和旅客提供高效运输,通过最大的活动半径深刻影响着全球化发展进程,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新特征。经济全球化客观要求生产要素远距离、高效率地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快速流动,由此建成了一批世界性航空枢纽。全球空中货运的“领跑者”孟菲斯、以航空立国的新加坡、德国的“经济心脏”法兰克福等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

2.第五冲击波理论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约翰·卡萨达教授在《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一书中提出,在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不断吸引众多与航空业有关的行业集聚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出现了——航空大都市。

卡萨达教授把航空运输列为第五冲击波。他主要基于城市的发展,把世界城市发展分为以下几波:第一波是海运,在海港附近出现了商业中心,如洛杉矶、旧金山、巴塞罗那、神户等。第二波是天然运河,在运河旁边集聚形成中心,如伦敦、巴黎、纽约等。第三波是铁路,通过铁路建成配送中心,如亚特拉大、芝加哥等。第四波是高速公路,在其附近建成中心,如奥特莱斯、达沃斯等。第五波则是空运,建成新的城市中心,如新加坡、孟菲斯、阿姆斯特丹、迪拜等。

航空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航空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性。

1.基础性影响

机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起点,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的必备要件,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前提。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弗里德曼提出了7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其中把“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作为世界城市的衡量标准之一,航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可见一斑。

航空有和没有是完全不同的。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其地处南亚一隅,游客不便到达,马尔代夫也一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1981年,马累国际机场建成通航,马尔代夫航空业、旅游业随之发展,旅游业成为马尔代夫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1年1月1日,马尔代夫正式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上消失。2014年,仅到访的中国游客数量就超过了当地人口总数,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飞机抵达马尔代夫的。中国黑龙江漠河的经济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2.战略性影响

航空业在国家经济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航空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带动效应强。除航空运输本身作用突出以外,航空器制造对新材料、控制技术、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和诸多基础学科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相关产业带动明显,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将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航空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收效直接。航空大国普遍将航空业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美国政府一直把“保持美国在全球航空业中的领导地位,提升空中交通容量,保证飞行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国家空防,保卫国家安全”作为发展民航业的战略目标。

新加坡、阿联酋等是以航空立国的典型。新加坡GDP的20%来自航空运输,航空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加坡的金融、服务、旅游、物流等各行业里,航空业始终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全球联系网是它繁荣的关键。有了航空业这个战略性行业将新加坡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才凸显新加坡的环球城市以及国际商务与贸易中心的地位。最新数据表明,新加坡民航业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达142亿新元,其中包括直接产值87亿新元,与航空业有关的供应链间接产值31亿新元,来自航空业及其供应链的雇员消费支出24亿新元。

3.先导性影响

航空业先行发展,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飞机“快速”的特性,决定了高附加值产品和关键旅客主要通过此种方式进行运输,同时促进了信息、人才、资金、商品、技术的快速流动。速度快、半径大的特点决定了民航业发达地区必将是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集散地,而关键资源要素的集散又引领这一地区实现更为快速的发展。

航空业深刻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庆民航的发展,创造了“400米的跑道产生了上万亿元产值”的发展奇迹。201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原拟建设的3200米跑道延长到3600米,满足了波音747全货机直航欧美的需要,进而推进了惠普、富士康、宏碁等一大批世界级IT企业来渝集聚,建立了重庆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IT产业基地。2014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6400万台,在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量迅速萎缩的情况下,重庆生产量逆势增长15%,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产自重庆。5年前,重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还只有500亿元人民币,2014年便达到了5000亿元人民币,增长10倍,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重庆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蝉联全国第一,航空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功莫大焉。

4.驱动性影响

航空业发展可以产生持续驱动力,放大社会经济发展效应,是经济的“倍增器”。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民航所发挥的经济驱动作用远大于其自身经济贡献。国际机场协会研究表明,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业态一旦形成,每百万航空旅客至少可以产生1.3亿美元的直接效益,可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每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带来50亿美元~6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航空运输在经济驱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空运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其他服务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甚至决定某些服务产业的发展命运。近10年来,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出境旅游的持续升温。200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不到2000万人次;而到2014年,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至1.14亿人次,增长了将近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0%。

航空经济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一样,是现代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性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要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资金、技术及人才基础。而在新经济时代,除了依靠这些传统要素外,更需要将全球资源更快、更迅速地配置到地球另一端,航空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航空经济时代才刚刚到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