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笔者不久前就某营业部的头等舱、公务舱打折优惠策略的评论在民航资源网转载后,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与关注,更有网友写下了下面一段话:“由于机场的地主身份,使得国内航空公司在地面配套服务这块出现较大断档,很难体现出差异性,这是航空产品同质化的根源所在。但是作者对航空公司做法的评论不敢苟同,我看某营业部发的85折优惠主要是针对公务市场的,毕竟存在目前国内航线的绝大部分机型只有头等舱与经济舱,而对于大量的可以坐公务舱的厅局级旅客,没有合适的产品的现实。推出该类产品错在何处?并且相关产品销售的‘栅栏’可有效防止产品的贱卖。个人认为没有深入了解实际,仅凭表面现象就进行主观臆断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营销人员该做的事,让别人说去吧!”。能有这样的批评,笔者深感欣慰。但是,细读之后,不免还想说两句。
首先,我想有必要回答一下网友的若干质疑:第一,对于网友的贱卖论,我想说的是,这种优惠才是真正的贱卖!第二,我想说的是关于网友的厅局级公务员的需求,如果网友能够找到国家有关公务员差旅报销管理的文件(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再来说这件事,可能会更好些。第三,就是网友把85折机票看作产品,显然是个错误,它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对头等舱产品的一种促销手段!
当然,我再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要争论,只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航空公司的市场营销问题,毕竟我只是个研究者,并不是实践者。因此,再回到我的标题,什么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航空运输,作为一种服务,其产品的实质是位移,这是旅客的最低需求。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旅客群体的多样化,造就了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差异化。航空公司营销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对旅客需求的理解,在位移的基础上增加具有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内容。于是就出现了飞机上舱位的划分、服务上不同内容的提供。
至此,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划分产品的前提是基于对客户需求的分析与理解,对客户分类与市场细分的结果。但事实上,这个过程中,其核心还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客户需求才能最终演变为航空公司要为之设计一种产品呢?显然,这个需求必须至少满足两个条件,即合理的,且有效的。对于合理,就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把握。记得之前我曾对某公司航班延误处理过程与细节作过探讨,也曾提到一句话:既然旅客放弃了自己的权利,那么我们就不要去满足他们不合理的需求。事实上,在国外,一些优秀的服务企业,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等,都反对一味去满足旅客的需求。而对于有效,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这种需求是否分成为一个市场;另一个方面,就是满足这种需求是否会影响公司整体的产品体系,甚至是公司的品牌与形象。
所以,再回头来看,这种头等舱的优惠,至少如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旅客对企业服务的评价,“哦,那就是服务也要打折了”;另一个就是,对折扣旅客需求的满足,伤害了真正市场主体旅客的情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