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深圳航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深航分别接到关于ZH9866航班、ZH9243航班、ZH9889航班的威胁信息。为确保安全,深圳航空第一时间安排ZH9866返航南京,ZH9243就近备降桂林,ZH9889推迟起飞。其中,ZH9243航班备降桂林后机组组织旅客进行了紧急撤离。这场撤离在旅客和媒体中引发了种种质疑,笔者认为这次撤离非常及时,十分必要。
起飞和落地期间是飞机事故的多发期,在此期间遇到危险,机长有权决定撤离。机长发出口令后,乘务员立即组织乘客进行撤离。如果落地后驾驶舱发生了异常情况,乘务长呼叫驾驶舱30秒仍得不到指令后,可以根据机体明显破损、烟雾火灾无法控制、燃油严重泄漏等情况,自行决定实施紧急撤离。由此可见,在部分旅客眼中只会“端茶倒水”的乘务员,在危急关头则完全担负着“组织者、领导者、救助者”的责任。
为了使乘务员能够担负相应责任,民航对乘务员的应急训练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客舱乘务员训练大纲》,新乘务员的上岗培训必须掌握应急撤离的理论和操作程序,并进行大量的实操演练。为了让乘务员能够承担水上撤离职责,每位乘务员还必须会游泳和穿救生衣跳水。乘务员上岗后,为保持其资格和技能熟练水平,根据局方要求,每位乘务员还必须在每12个日历月要进行1次定期复训(以理论讲解和书面考核为主);每24个日历月要进行1次应急演练(在模拟舱进行实操考核)。
作为一直在一线飞行的空勤人员,笔者每2年都要进行1次应急演练。演练通过真实场景和突发事件的模拟,来检验机组成员是否了解岗位职责、掌握相应技能,来检验整个机组的沟通协作能力。虽然已经飞了十几年,但是每次紧急撤离演练时,笔者还是会进行认真的复习和演练,复习演练内容甚至还包括撤离时呼喊的“抱紧防撞/ breace for impack”等中英文口令。一些乘务员会因为喊口令没有使出“吃奶的劲”而不过关。在笔者所在的南航,承担紧急复训的培训部教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外号叫做“杀手”。几乎每次的紧急撤离演练考核都会有机组或者乘务组不过关被“毙掉”。根据规定,他们只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若再不过关就要停飞降级,甚至降为新学员重新进行上岗培训。
之所以对乘务员会有这么严格的紧急撤离训练和考核规定,就是为了让每位乘务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担负起负责旅客安全的重任,最大限度地保证旅客在飞机遇险时的安全。客舱乘务员作为客舱内唯一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机组成员,对飞机的构造客舱紧急撤离通道都了如指掌,可以迅速打开紧急出口指挥旅客撤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