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作为中国民航业的绿色先行者,中国东航始终以“守护蓝天净土”为己任,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融入企业发展,通过精细化管控、技术革新、SAF应用及碳市场布局等系统性举措,推动航空运输低碳转型,以实际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东航实现减碳200万吨,“十四五”期间,东航持续深化节能降碳各项举措,取得良好效果,当前,东航正以系统性创新,不断优化航空运输的绿色基因,在云端书写“绿色航迹”的时代答卷。

精耕细作:构建多维度的绿色飞行体系
东航通过精细化运行管理,从源头降低碳排放。在飞行环节,优化航线设计、推广单发滑行、应用APU替代技术及航行新技术等,2024年累计节油2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04万吨。
在机上服务领域,东航率先全面推行旅客服务过程中的一次性不可降解材质的“能换尽换”,分阶段将53种机上用品更换为可降解材质,覆盖90%的旅客服务场景。同时,参与制定行业团体标准《国内客运航班机上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规范》,为民航业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东航方案”。

在物流领域逐步推进绿色物流,通过多层立体货架建设、危险品AGV库无人升级改造、“人-车-货”派送信息贯通、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更新电动作业车辆等举措,推动仓储设施绿色化和智能化升级,有效降低碳排放。
技术革新: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绿色升级
东航持续打造年轻化、高燃效机队,通过引进新一代节能机型、优化飞机选型及减重设计,2024年累计为142架飞机减重22.39吨。地面运营中,东航先后完成11个大类26个型号场内新能源特种车辆的研发及纯国产化生产,服务于各大机场。同时,积极推广办公场所的光伏发电技术,年发电量超170万度。东航还积极探索储能技术、低压直流电应用及建筑智能化管理,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绿色升级。

作为国内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的积极践行者,东航自2013年首次试飞生物航油以来,不断突破创新:2022年联合空客完成新机交付SAF首飞,2023年实现SAF商业航班首航,2024年,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首次加注SAF商业飞行,同年,东航全面参与中国民航SAF应用试点,并在欧盟境内起飞的航班加注2% SAF掺混燃油。SAF主要是由餐饮废弃油、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等为原料炼制而成,从“厨余垃圾”到“航空燃料”的华丽变身,东航让每一次飞行都成为了可持续飞行的生动实践。
碳市场布局:以合规履约架起绿色桥梁
东航是国内首家同时参与国际碳交易和国内地方试点碳交易的集团公司。东航积极参与民航业、属地及欧盟3种碳市场机制下的碳排放管理,合规开展碳排放MRV与履约。2024年,购买37.9万吨上海市碳配额用以抵消上年度碳排放,连续11年完成上海市碳市场履约。同时,为增强在国际国内碳市场体系中的应对能力,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东航通过参股投资、意向合作等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与相关方达成国际碳汇合作意向,构建多层次碳资产管理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企业合规责任,更助力全球碳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全民参与:让旅客成为绿色航迹的书写者
东航以主题航班为载体,创新推出“智慧飞行,绿动东方”可持续飞行专区,整合“轻飞享”、电子发票、空中Wi-Fi、电子会员卡、电子登机牌、旅客碳排放计算器、多式联运等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引导旅客“轻装出行”。“轻飞享”产品于2024年5月上线,截至2024年底,已有逾17.7万名通过完成绿色任务等获得积分奖励等,将低碳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2024年至今,东航继续推出了基于航班SAF应用以及新一代节能机型的“低碳优享”产品,并进一步研究更多基于SAF应用的相关产品和服务。2023-2024年,东航累计推出10班“可持续飞行”主题航班,让旅客从“绿色飞行”的“见证者”变为“参与者”。东航联合中国石化、中远海运共同打造的中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项目也获颁首张“碳中和”证书。

从云端到地面,东航通过每一滴节油、每一克减碳、每一班SAF航班、每一辆新能源车辆,用心书写绿色答卷,以实际行动汇聚成守护地球的东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