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MH370飞行员执行了大量复杂的变向和调速操作

2014 年 3 月 8 日,马来西亚航空 MH370 客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路途中,带着 239 人失踪至今。近日,由世界领先的 MH370 研究人员之一发表的新报告显示,这架波音 777 客机的机长,在坠入南印度洋前实施了多次转弯以躲避侦察。据悉,航空航天工程师 Richard Godfrey 在题为《用于搜索 MH370 客机的全球检测与追踪》一文中,介绍了一种被称作 WSPR 的革命性新技术。

作为一种数字无线电通信协议,WSPR 是“微弱信号传播”的简称。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匹林斯顿大学杰出物理学教授 Joe Taylor 开发,并于 2008 年发表。

我们可将 WSPR 视作无线电形式的绊索,类似于保护银行保鲜库的不可见激光束。只要任意一点发生中断,都会触发系统的警报。

Richard Godfrey 指出,如下图所示,WSPR 就像一堆绊索或激光束,但其在整个地平线范围内、也可在面向地球的另一端时发挥作用。

在上月于 Airlineratings.com 上发表的第一篇主题论文中,Richard Godfrey 论证了这项新技术可如何结合 MH370 的卫星数据(及其在澳大利亚珀斯以西的位置),通过漂移建模而得出与碎片回收地相一致的结果。

现在,这份新论文更加详细地研究了 MH370 机长在印度尼西亚的奇怪举动 —— 转了个弯,然后才回到南印度洋的航线。

21050708225616

  飞行员似乎已经熟悉了 Sabang 和 Lhokseumawe 雷达的工作时间,因而选在了国际局势并不紧张明显的周末夜间,且雷达系统并未启动和运行。

此外为了避免被雷达探测到,尽管飞行员频繁变换了航向,但还是明确地知晓自己要去往哪个方位,参考航迹揭示其不断变向安达曼群岛、南非、爪哇、东 2°S 至 92°E(雅加达 / 科伦坡 / 墨尔本的飞行情报交汇区)、以及科科斯群岛等方向。

在超出其它飞行的飞行范围之后,飞行员又在 UTC 20:30(AWST 凌晨 4:30)改变了航向并朝南飞行。基于此,Richard Godfrey 认为机长精心策划了这一飞行路线。

Richard Godfrey 表示:“通常情况下,执飞 MH370 的机组是会避免从 UTC 时间 18:00(AWST 时间凌晨 2 点)起使用正式飞行路线,而是采用马六甲海峡 - 苏门答腊周边 - 南印度洋上空的非正式航线。这一航线贴着苏门答腊海岸,并且靠近班达亚齐机场”。

21050708230298

上图剔除了“绊网”

  据悉,世界上有 5000 多个 WSPR 广播台。但 MH370 消失那晚,只有 518 条独特的传输路径横穿了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以及印度洋周围的关注区域。

即便如此,Richard Godfrey 认为还是可以借助两个独立的来源(每隔两分钟的 WSPR 数据、以及每小时检查一次的卫星数据),来检测和追踪 MH370 客机的动向。

为此,他开发了一套可“随时随地进行全球航班追踪与检测”的独特软件系统(简称 GDTAAA)。然后从指定开始日期起,每隔两分钟读取 WSPR 网络的存档数据(UTC 时间 2014 年 3 月 7 日 16:40 ~ 3 月 8 日 00:40)。

Richard Godfrey 解释称:“参考多条跳线位置指示器和单条跳线进度指示器,便可随时随地地对全球任何航空器开展全局检测和追踪”。

21050708230791

  位置指示器基于一个点上的多条绊线交叉,进度指示器则基于假定的 MH370 地速和预测轨迹所处位置的单一绊网。结果他发现,MH370 的飞行路线充满了复杂的转弯和速度变化。

“飞行路线似乎经过了精心策划,在避开商业飞行路线的同时,飞行员似乎并不那么在意燃料的使用,而更在意留下错误的踪迹”。

假使客机遵循速度计划,比如远程巡航(LRC)或最大巡航(MRC)模式,MH370 的速度也超出了预期的变化水平。

但计划执行的细腻程度,暗示了机长的心态很是坚定,希望将这套复杂的路线安排正确地执行到最后。然后所有针对飞行结束阶段的分析,都表明 MH370 是螺旋式潜入海洋的。(来源:cnbeta.com)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