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规划(2021-2025)》发布。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规模要达到500亿元;集聚100家民用航空企业,其中10亿级产值企业3家。大飞机方面,推动ARJ21系列化发展、C919示范运营、CR929宽体客机研制,实现国产干支线飞机批量生产;航空发动机方面,初步实现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成功,长江系列产品研制取得关键性突破,产品技术性能达标,主要产品进入飞行台试验验证阶段,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商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实现自主创新战略转型。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商用飞机生产规模和产品谱系不断丰富,ARJ21支线飞机加快提升生产能力,推动公务型、货运型等系列化发展;完成C919大型客机批产条件能力建设,实现干线飞机C919基本型交付客户投入市场运营,同步开展加长型、衍生型等系列化研制;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开展研制。提升商用航空发动机核心产业化能力,支持主制造商开展论证和实施航空发动机发展重大工程条件建设,加快补齐试验、验证、测试、快反等技术能力短板;全力支持开展150KW级燃气涡轮发动机、600KW-1000KW级涡桨发动机和1000KW级涡轴发动机等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产业化;推进150KW级燃气涡轮发动机实现批量交付,600KW级涡桨发动机完成适航取证并实现交付,1000KW级涡轴发动机开展试飞。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球民机“双寡头”垄断市场特征凸显。大型客机制造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研制周期长、风险系数高、行业壁垒硬。而我国在商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原材料等重点领域环节,以及关键核心设备方面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特别是民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十分薄弱。
据了解,自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以来,民用航空产业链呈加快集聚态势,已累计签约项目超50个,涉及协议投资金额超230亿元;已覆盖飞机和发动机总装、机身部段、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航空物流等多个重点细分领域;“大飞机园”成为全市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目前,中国商飞ARJ21新支线客机已进入批产阶段。C919大型客机多地同步开展密集取证试飞,已进入审定试飞阶段,即将交付、准备运营;东航已正式签署首批C919购机合同。CR929远程宽体客机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首架飞机已经开工制造。中国航发商发临港基地工艺研发能力初具规模、试验测试验证能力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规划已见雏形、维护大修建设初步论证,已具备商用航空发动机从核心零部件加工、单元体装配到整机研制的完整能力。长江1000A原型机稳定运转至转速状态;长江2000核心机验证取得突破性进展。(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