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民航市场依然很“冷”。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10月1日-7日,全民航运输旅客929.14万人次,同比下降19.6%。
“受近期国内个别地区疫情影响,假期期间大部分旅游城市进出港旅客订票量和客座率均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民航局表示,假日七天平均客座率73.7%,比2020年下降4.8个百分点;全国实际飞行90663班,日均12952班,较2020年降低11.27%。
尽管量少,但票价有一定幅度的回升。携程最新发布的《2021年国庆假期出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黄金周全国机票单程均价为821元,较去年同期768元增长7%。最受欢迎的城市及旅游目的地机票价格增幅较大,TOP20航线中,以北京为目的地的深圳-北京航线均价增幅最高,达到47%;九寨沟进港机票均价为1357元,较去年同期提升10%。
整体来看,今年的“黄金周”,民航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但8日A股民航机场板块却集体大涨。
中国国航收报7.89元,上涨6.05%;南方航空收报6.07元,上涨5.02%;中国东航收报4.90元,上涨4.03%;上海机场收报47元,上涨6.21%,白云机场收报11.38元,上涨5.96%。此外,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以及深圳机场、白云机场均有3%左右涨幅。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民航机场板块之所以集体上涨,源于全球首款新冠口服药三期临床中期结果乐观。
黄金周期间,默沙东公布旗下口服抗病毒新药molnupiravir三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使轻中症新冠患者的死亡或住院风险降低约50%。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Delta、Gamma和Mu变异株表现出一致的疗效。默沙东已计划向FDA递交紧急使用授权(EUA)。
市场人士表示,若高疗效药物获批上市应用,且产能充足,全球疫情得控的确定性将会进一步增加,民航市场将迎来实质性拐点,形成显著的复苏。
“抗病毒药物研发成功,将有效增强疫情防控,助力生产生活恢复常态化。若后续实现国际放开,国内过剩运力将重归国际航线运营,国内、国际市场均将重新实现供需均衡,航企恢复盈利能力。”国泰君安分析师岳鑫认为。
尽管十一“黄金周”因个别地区疫情压制了出游需求,从而表现的并不理想,但要看到,平日的行业需求仍在震荡中恢复。
飞友科技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内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约10,585班次,环比提升43.46%;月度总体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9成水平。国内运输机场月末单日起降架次甚至超过2019年9月的日均水平。
一般来说,“国门打开”才意味着行业出现真正的拐点。但国泰君安认为,即使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航企仍有望率先恢复一定的盈利能力。在国内疫情控制良好的前提条件下,需求将恢复增长并消化部分过剩运力,且国内市场以往真实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市场认知。
今年4-5月民航传统淡季以及7月中旬的短暂暑期旺季,相关数据就证明了国内市场有效恢复时,部分航企和机场有较强的盈利韧性。
比如,受5月下旬至6月广深疫情影响,市场普遍预期广州基地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二季度将有明显亏损,而事实上,南航当季仅亏损6.8亿元,甚至比2019年二季度减亏。中国国航二季度仅小幅亏损5.8亿元,减亏幅度显著超预期。中国东航二季度亏损14亿元,同比减亏32亿元。
国泰君安认为,若后续实现国际放开,国内过剩运力将重归国际航线运营,国内国际市场均将重新实现供需均衡,航企恢复盈利能力。与此同时,考虑到十四五运力增速显著放缓,票价市场化释放定价空间,待市场再次均衡,航企盈利能力甚至有望较疫情前超预期提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供需差。
2019年因波音737MAX停飞及暂停引进,国内民航飞机数量仅增长4.9%;2020年因疫情冲击,飞机增量再度降到2.2%;今年前三季度,据国信证券估算,民航机队规模相比年初仅增长约2.4%,连续三年的供给增速均远低于疫情前约10%的中枢水平。
“国内市场供给边际收紧且需求回升,即便国门不开,如无明显疫情扰动,2022年民航景气度也应明显高于2021年,运价中枢有望明显上移。”国信证券分析指出。
种种迹象让业内人士认为,民航预期拐点正在形成。
“我们已渡过危机的至暗时刻。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复苏之路已在前方。”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威利?沃尔什说。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航协年会上,一份新的行业预测出炉:2021年全球航空业亏损将从2020年的1377亿美元降至520亿美元;2022年亏损将进一步收窄至120亿美元。
其中,北美地区航空公司预期表现最为强劲,2021年预计亏损55亿美元,2022年则或将扭亏为盈,实现盈利99亿美元。
亚太地区航空公司预计将从2021年的亏损112亿美元降至2022年亏损24亿美元。由于中国庞大且开放的国内腹地市场的支持,地区减亏目标将可达成。
具备“国际放开”与“国内大循环”两种情形的盈利恢复逻辑,机构认为,民航拐点正在形成,板块值得关注。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