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里乘风破浪的两代飞行员

“前浪”:他们资历丰富,在经历过无数次飞行起降后沉淀了一份了然于胸的镇定;

“后浪”:他们血气方刚,怀着远大抱负与冲劲握住操纵杆,在旷辽天空中挥洒青春。

“前浪”已是千帆过尽,“后浪”也将身经百战,世代交替下,新老飞行员的不同经历见证着民航业的革新发展,和在那之中长久流动的民航精神。

二十年民航变迁,他们与飞行偶然相遇

2020年4月9日下午2:53分,FM9214航班和往常一样平稳落地,不同的是,机长邵荣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谢幕。“飞机是我的伙伴,就像是一个家庭那么亲切。”想到要挥别“战友”,邵机长难免有些失落。

四十三年飞行生涯,在邵机长的记忆里一如昨日。彼时,他正在滑翔机学校学飞行,一年半后因机缘巧合应招入伍,改学轰炸机。

在那个自动化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懂得驾驶飞行器可谓一门硬本事。随后的二十年间,他漂亮地完成了组织交代的每一次任务。得益于成百上千次手动操练和高技术难度的编队飞行经验,从部队转民航后,他依然保持了完美的安全飞行记录。

而处于民航发展新时代的机长陈驰,则有不尽相同的成长路径。现任上航飞行三部机长的他凭借勤奋努力,在短短六年时间便从学员到二副、一副,再到航线机长。“能抓住的点,我就要把它牢牢攥在手里。”作为年轻一代飞行员,他很好地适应了当下的快节奏。

比起过去大多由部队转民航的职业路径,陈驰在参加飞行员招生之时,民航业已经有了成熟的飞行员培训系统。因高中学校有关于飞行员的招生信息,他根据条件报考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了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到信念意识的浸润,对飞行员职业有了深入理解后,陈驰才敢郑重表达自己“是热爱飞行的”。

前者是克服民航业发展尚不充分的局限,掌握了精湛飞行技艺的的部队军人;后者是经理论实践系统培养后输出的科班力量,他们与飞行的相遇,虽是偶然相遇,但更多的是选择后的坚定。

在飞行酸甜苦辣中的经验传递

邵荣成长的年代里,飞行员是一个完全小众的职业,学习飞行和理论知识几乎没有了解渠道,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民航实施企业化改革,一改过去“政企不分”的格局,鼓励新设航空公司。如春笋般冒出的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和一些区域性航空公司推动中国民航业步入了新局面,这也让1993年从部队光荣退役的邵荣有机会来到上航,重拾对飞行的一份热爱。

对邵荣来说,飞行员是熟练工。“你必须通过实践,熟能生巧。”

在部队服役期间,尽管没有自动驾驶的条件,邵荣自学掌握了飞机所有的系统工作流程。他深谙,飞行技术是飞行员的命脉。数不清的练习次数,他乐在其中,总能找到挑战的乐趣。

一次飞行任务中,突发紧急情况:一只鸟堵住空速管。邵荣迅速反映,纠正副驾驶的操作,并第一时间联系塔台,保障了飞机有惊无险返航落地。

对陈驰来说,飞行员看起来是有“天之骄子”般的职业光环。直到真正步入这一行成为飞行员,他才了解到光鲜亮丽的另一面。

为实现飞行安全的责任使命,唯有艰苦和近乎严苛的训练。除此之外,成为飞行员后会因时差而导致作息不规律,与家人亦难免聚少离多……这些都是外行不会注意到的“难”。

但在上航这个大家庭里,飞行员教员邵荣们是后浪飞行员陈驰们的大家长,不仅分享一些生活小技巧,又在教诲中流露温暖,“良好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句句家人般的叮咛,维系了飞行员不同代际间的责任和爱。

兜兜转转二十年,民航精神恒久流动

在邵荣眼中,坚韧不拔与努力进取是民航人的根本。

无论是驾驶飞机,还是坚守职责,漫长的职业道路上,邵荣从没有安于现状。在部队时,他经受住了飞行训练的考验;进入民航岗位后,没有英文基础的他为了认识仪表盘上所有英文缩写对应的信息,从零开始学习英文。

在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二十年里,民航飞机也发展出了不同的驾驶模式,这对邵荣来说也是全新的事物。因此,为了适应趋势,他再次全身心投入到新驾驶技术的学习中。

坚韧不拔的品质磨砺,能够培养出严谨认真的飞行员,努力进取的态度能够保证民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裹挟,始终乘风破浪。

在邵荣这里,飞行员是终身的事业;而在陈驰眼中,民航精神亦赋予他深刻的奉献意识。

新冠疫情肆虐期间,陈驰通过新闻看到同胞们的无助,渴望献出点微薄之力。2月15日,他毅然接受了“特别”的飞行任务,运送121名援鄂医护人员前往雷神山医院。“落地之后看到他们奔赴前线的背影,我自己也百感交集,很受鼓舞。”这次护送的经历让他更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民航精神——忠诚与严谨。

作为年轻一代的飞行员,陈驰希望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人民还有所热爱的民航事业,与此同时,他也时刻警醒自己端正工作作风,做到最大限度的严谨认真。

安全的红线不能逾越,这是所有民航人的坚守。

作为教员,邵荣反复向后辈强调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在实际飞行过程中,也总是尽量把操纵机会留给后辈,自己主要负责指导和纠正不足之处,毫无保留地向后辈传授经验和教训。“考核中可以有瑕疵,但是飞行中容不得半点瑕疵。”每一次的考核中,他都以最严苛的标准对待学员。

陈驰将前辈们的话牢牢记在心,但前进之路也遇到过挫折。在一次面试失败后,他专注攻克弱点,缩减了工作后大部分的娱乐休闲时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明白前辈的高要求意味着什么:只有每一步走得更踏实,每一位旅客的出行才更有保障。

将安全的标尺融入信念,是飞行员永恒流动的民航精神。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退休后没多久,邵荣便接到了返聘的邀请。考虑到自己还有充足的体力精力,能够与老伙计继续并肩作战,邵荣欣然决定回到工作岗位。他相信自己还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大环境,在时代的洪流里努力不被“拍上岸”,也希望多做点贡献。

成为机长后,陈驰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他眼中,飞机是国家的重要财产,他要保护好它们,更要保护好每一位旅客的安全。他会因为电影中对民航人细致全面的刻画而热泪盈眶。未来,他也期待和飞行继续书写故事。

在时代的浪潮里,但“前浪”与“后浪”不该有明确的界限和差异,也从来都不是竞争对手,在上海航空,他们正并肩携手,成为共渡困难与荣光的伙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