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凌晨,一道亮丽的绿色光芒从贵州安顺机场闪耀而出,奔赴四川雅安。这是正在参与国家“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此次演习中,“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搭建信息平台、打通“生命通道”。
充电中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
5月14日凌晨,机务人员正在进行演习前的准备
此次演习模拟四川突发7.5级地震,灾区房屋倒塌损毁严重,造成大量人员被压被困,当地电力、通信、道路、桥梁部分中断。地震一级响应启动后,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调派“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快速飞抵雅安震区执行灾情侦察、应急通信任务。
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起飞
长时间、大航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航空工业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能够保障雅安全境专网通信,为国家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视频会商提供强力保障。
在演习中,“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通过采取公网、专网、卫星通信方式互为补充,针对灾区 “三断”(断路断电断网)情况,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为国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5月14日凌晨,地面控制站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工作中
本次实战演习测试结果表明,“翼龙”光电吊舱图像清晰、雷达数据齐备、航测地图精准,现场音视频数据与应急管理部指挥大厅实时交联,实现了实时调度和高效指挥,充分体现了“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的实战保障能力,解决了断路断电断网极端情况下,“力量突不进去、信息传不出来”的实战难题。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此次参与实战演习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是由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应急管理需求,为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
该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该型无人机搭载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多种极端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公/专网应急组网通信、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并融入应急指挥体系,是我国应急救灾保障的新力量。
总体参数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飞机长度:10.8米
飞机翼展:20.7米
飞机高度:4.0米
最大起飞重量:4200千克
最大飞行高度:9000米
最大飞行速度:350千米/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24小时
最大航程:5500千米
公网覆盖范围:大于50平方千米
专网覆盖半径:大于70千米
搭建信息平台、打通“生命通道”
在搭载供应商空中基站后,“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飞得高、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并且不受地形等因素限制,结合白名单技术,能够实现救灾通信/民用通信兼顾。
相比传统的卫星电话终端,“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的使用成本更低、覆盖范围更广、通话质量更高,能更好的应对地形复杂的地质灾害高发地区需求。
第一时间侦查、定位灾情
“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所装备的光电吊舱具备电视、红外等模式及激光测距功能,能对360°范围内的地面情况进行快速扫描。若发生地震等灾害,“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可第一时间飞赴灾区,通过光电吊舱对灾情进行侦查、定位。
全面采集、传回地质灾害情况
“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配装的合成孔径雷达则可以在云雾遮挡的条件下,完成对灾区现场的成像探测。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将采集的视频等信息实时回传地面控制站及北京指挥中心,后方指挥员通过回传视频分析受灾情况,判断受灾程度,用于调集指挥救灾队伍行动。
合成孔径雷达配合航拍CCD相机,则可采集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对塌方体、堰塞体进行快速测绘、评估,确定塌方体、堰塞体的经纬度、大小等情况,为后方指挥员决策提供支撑。
空投医疗用品等紧急物资
“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还具备挂载空投物资舱的能力,空投物资舱容积大于40升,投送精度优于50米,可装载血浆等急需的医疗用品,已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应用场景广泛
“翼龙”-2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主要应用于森林火灾巡察、森林灭火、灾情侦察、应急通信、通信组网、应急投送、人员搜寻、应急测绘等领域,适用范围很广。
回首2008年汶川地震,如果当时有“翼龙”这样的先进航空装备,将第一时间打通生命通道,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如今,无人机凭借响应速度快、空间限制小、救援能力强等优势,已逐步成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为及时掌握、准确研判灾情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摄影:岳书华 文案: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