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农机换人” 提升劳动效率 重庆将投入100万余&农机具闹春耕

  二月二十日,黔江區普順農機專業合作社技術員(左)給選購農機的村民介紹操作方法。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2月20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為助力春耕生産有序開展,今年我市將投入100萬餘&(套)農機具,包括各種植保無人機、小型播種機、大型整地機等智能化農機裝備,大力推進“農機換人”,大幅提高勞動生産率,全力打好春季農業生産“第一仗”。

  這幾天,永川區南大街街道譚家壩村,春耕正忙。“不好意思,這段時間合作社內的機手都派出去了。”當天上午,圓桂農機股份合作社負責人周元貴接到好幾通&&農機春耕的電話,他只能婉言謝絕。今年春節開工以來,該合作社10余名機手“兵分五路”,前往該區仙龍、吉安、來蘇、寶峰、南大街5個鎮街進行代耕。

  管春是仙龍鎮太平橋村的種植大戶,今年承包了2000多畝地種植水稻。“多虧了這些機手,現在一半以上的田已經耕完,照這樣的速度,剩下的1000多畝地10多天就能耕完。”管春説。

  “現在耕地的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過去用手推式微耕機耕地,一天最多也就耕6畝地,現在一天至少能耕30畝。”圓桂農機股份合作社機手梁金龍説,“用旋耕機耕地,又快又好又省錢,平均每畝只收費80元,用牛耕的話,一畝至少要收200元。”

  “以前合作社的機手人數是現在的兩倍,但耕地效率卻只有現在的1/5。這是因為當時機器根本開不進田,無法使用履帶式旋耕機這種大型農機。”周元貴介紹,鎮上的3萬多畝農田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後,大型農機能開進田間地頭作業,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

  同一時間,在合川區雲門街道鳳林村的水稻種植基地裏,鳳天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們正操作着全自動旋耕機在水田裏翻田。合川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已有全自動旋耕機等1萬多&(套)現代農機投入備耕一線,能夠幫助全區七成以上農戶平整稻田。

  在潼南區琼江種業基地,智能化的現代播種方式讓人嘆為觀止。“使用潮汐式智能物流苗床後,每小時可精準完成800穴盤播種,播種後種子被送入溫度、濕度精準控制的催芽室,出芽率高且發芽快,效率是傳統人工的10倍。”種業基地相關負責人説,得益於這些智能化農機裝備,目前該基地已累計出售辣椒苗、絲瓜苗、西瓜苗約1000萬株。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為搶抓農時,確保春耕生産有序,今年我市將投用耕地整地機、播種機等農機具100萬餘&(套),其中大中型農機具1.4萬餘&(套),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余&(套)。同時,為提高糧食單産,今年我市還將鼓勵部分區縣引進精準播種機,進一步提高播種質量。

  為有效解決春耕生産勞動力緊缺問題,今年我市積極支持發揮近5000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大力推行代耕代種代管服務,並調配作業機具開展跨區作業,預計今年春耕服務面積將新增100萬畝以上。

  記者 趙偉平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