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大刀”戳穿了美国体制神话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三周以来,政令倾泻而下。他与科技大亨马斯克联手发动的“政府效率改革”运动,更搅动一时风云。从美国国际开发署等对外机构,到国防部、教育部等核心部门,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被波及。

  美国政府的效率低下与财政浪费并非新闻,受制于冗杂的官僚流程,美国政府的决策过程向来异常缓慢。例如,近期美国航空事故频发,很大原因在于其航空管理局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长期未能升级。此外美国联邦财政管理漏洞巨大,有报告显示,在2018至2022财年间每年可能因欺诈活动蒙受大约2330亿到52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政府总支出的7%。美国国防采购的流程繁琐和审查低效更是惊人,海军投资18.4亿美元升级的4艘巡洋舰,还未投用便宣布退役。

  与此同时,美国在干预国际事务、推行颜色革命等方面的财政消耗触目惊心。以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例,其每年预算高达400多亿美元,2023财年“援助”更高达720亿美元。但细看账单,资助推进塞尔维亚职场“多元、公平与包容”、资助爱尔兰制作“DEI”主题音乐剧、资助在秘鲁推广跨性别漫画书等等,可谓无所不包、无所顾忌,令人瞠目。

  这些年,美国这座“灯塔”日渐黯淡,已为世界感知。此番马斯克“挥刀乱砍”,更暴露出种种实证,所谓“有限政府”的人设原来早已不复存在,体制性腐败、无底线浪费,让美国的制度神话碎了一地。

  对于如上种种弊病,美国政坛并非没有察觉。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改革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其核心始终是精简机构、节约开支、提高效率,总统通过设置专门顾问委员会遏制政府浪费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里根总统,曾尝试引入私营部门的专业知识改善政府运作,并于1982年组建过“私营领域杰出专家”团队评估政府开支情况,但因官僚政治与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该举措最终收效寥寥。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设计中,所谓权力制衡往往成了“工具”,受制衡方总能找到制约抑或拖延的办法。

  再看眼下这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效率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尚不可知,但过程已是“一地鸡毛”。一方面,两党内斗激烈,因此愈发恶化。2月6日,21名民主党议员联合发布公开信,指责政府效率部“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几乎同时,19个州的民主党籍总检察长提起联合诉讼,认为特朗普允许马斯克团队访问政府计算机系统违反了联邦法律。另一方面,社会撕裂和对立随之加剧。据悉,美国国会电话系统近期由于数千万通电话疯狂涌入几近瘫痪,起初大多数电话都支持,后来又有大批民众要求“改弦更张”。而不受约束的改革路径也被认为可能成为“回旋镖”,一旦政府效率部的改革成效不够显著,或者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未见提高,反噬也将汹涌而来。

  “政府效率改革”的推进仿若镜子,全面映照美国霸权衰落周期。数智技术再高精尖,“娃娃脸”天才再激进,积弊已久的制度困境以及复杂的政治博弈格局犹在,注定了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美国困局。进一步而言,即便本届政府能在短期内削减表面上的财政浪费,只要其政治制度设计不变、全球霸权逻辑不改,新的“机制耗费”“霸权耗费”必将以更隐蔽的方式再生。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