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拥有1.7‰的江西国土面积,珍藏着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动物遗传基因。生态环境优美,灵山秀水间孕育着千百种珍稀动植物,滋养着点缀其间的上千亩茶园,国家公园的品牌背书更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自2021年成为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民、科学利用的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之道,通过生态价值转化,茶产业与民宿经济三架马车并驾齐驱,,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科技赋能护好“绿水青山”
一台带有卫星定位的呼叫机,一台加载了北斗芯片的平板终端和一个加载北斗系统的腕表,再加上水、饼干等食物,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巡检员们背上贮备包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工作。
“以前我们上山巡检都是带纸和笔,现在我们带上了智能设备,既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也便利了我们的工作。”叶家厂保护管理站站长郭洪兴说道。
从高空俯瞰武夷山,山峦连绵起伏,峰林雄伟壮丽。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空地一体化系统,建立覆盖全域的北斗基站网络,实现了对通信信号无法覆盖地区的实时监测与即时分析,为科研保留更多本体数据,配备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弥补人力巡护的不足,实现了对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的全方位、无死角保护。
科技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生物多样性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我们在整理高清红外相机数据时首次监测到了猕猴的身影,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的物种记录,也为后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还通过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和执法强度,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非法狩猎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有力守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常年雨露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风味独特,历史悠久的铅山河红茶。
随着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铅山河红茶的知名度,实现茶产业的增值。“我们的茶叶滋味鲜爽,品质非常好,有明目益思,延年益寿(删)之效。”铅山县黄岗山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姜维平介绍道。
依托国家公园的品牌背书与铅山河红茶历史悠久的知名度,每年,在武夷山间种植1200余亩茶田的铅山县黄岗山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可生产茶叶万余斤,年产值逾千万。此外,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模式,作为发展经济的桥梁,采茶繁忙季能带动百余户村民就业,助力周边村民增收。
在距离江西片区核心保护区最近的西坑草坪自然村里,户户种茶,常年品茶是当地村民的生活常态。“茶产业是我们村的主要产业之一,3到6月份是摘茶制茶的繁忙季,每年仅茶叶方面的收入能达到600多万。”西坑村党支部书记梁奕柱介绍道。
走进村子,家家户户都备着茶桌和全套茶具,一旦有游人来访,必先请至桌前,沏上一壶河红茶,在四溢茶香里品茗谈天。
乘势而上开拓民宿经济
随着当地茶农的茶叶收入显著增加,茶叶价格呈现稳步上涨趋势。这一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茶农的生活水平,还激发了民宿业等相关产业的活力,共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国家公园设立之前,武夷山脚下的住宿主要以设施简陋、服务单一的家庭旅馆为主,游客的选择相当有限。然而,随着国家公园的设立与游客量的持续增长,这一地区的民宿行业也迎来“泼天富贵”。
宽敞明亮的村路两旁,民宿招牌整齐划一。通过翻新古宅,村民们纷纷开起民宿。“国家公园的设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越来越多人来我们村避暑休闲。旺季,我家的房间供不应求,收入也越来越高。”村民李文龙笑着说。
李文龙是村里最早开民宿的村民之一,从08年只有5间房到现在有20间房出租,根据客人的不同需要,还配置独立厨房、庭院等不同房型,提升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现在每年仅民宿我能有20万元纯利润。”李文龙说道,开民宿即带动了收入增加,还间接提高了其自家特产的销量,游客走之前都要带一点红茶、笋干、土蜂蜜等特产。
据了解,西坑草坪自然村里的230户人家,就有72家开起民宿,全村共计有1126个床位,每年民宿收入能达到500万元左右。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孕育着生命的奇迹,散发着文化的芬芳。如今,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品尝清爽宜人的当地特色河红茶、享受独特韵味和温馨的民宿服务,一曲曲“生态优”、“产业强”、“民宿佳”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乐章正在徐徐奏响。(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