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像打仗,上阵父子兵
姓名:李成堤
部门:飞机维修工程部
岗位:机械车间主任
工龄:35年
李成堤1986年由部队来厦航,是厦航按照飞行员标准招收的空军转业人员。31年时光,他见证了厦航的从无到有,也感受着厦航薪火相传的辉煌。
说起厦航的第一年春运,李成堤记忆犹新“咱们的第一架飞机B-2516是11月份来的,那个年代机票很难买,而且当时只开通了北京、广州两条航线,所以即便是春运期间,飞机回来得也很早;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到春运,咱们的飞机多、航线多、加班机多、运送的旅客也多,飞机回来得越来越晚,我们做维修的也越来越忙”。
李成堤的老家在南安,其实离厦门很近,但是李成堤自从当兵离家,已经35年没回去过春节了。“我们当兵出来的,早就习惯了,当兵时想着要守家卫国,来了厦航总想着让更远的同事们先回去。”“半辈子没回家过年,尤其是我妈妈十年前走了,从此,故乡对我来说,只剩清明,再无春节。”说到这,李成堤有些哽咽了。
谈及年夜饭,李成堤最先想起的是曾经他还没成家的时候,当时公司的老吴总请公司单身青年吃饭,饭吃到一半,李成堤接到公司飞机故障的信息,“当时碗一丢,立马进场”。
李成堤的儿子也在厦航做机务维修工作。春运像打仗,上阵父子兵,儿子进公司五年了,不过父子俩总是没办法一起吃年夜饭,不是李成堤年三十上班,就是儿子年三十上班。“我们干机务的,如果都想着在家吃年夜饭,那么会有很多旅客没办法回家团聚。过完大年夜,再吃年夜饭嘛,都习惯了,也没啥”。(通讯员 刘颖慧)
机坪上的“顺风耳千里眼”
姓名:代见国
部门:货运部
岗位:装卸管理处外场装卸队副队长
工龄:12年
春花秋果,夏蝉冬霜,四季轮回,又是一年春节。“春节对我们来说没别的,就是做春运的保障工作,早就习惯了”。浑厚的嗓音,操着一口北方口音的代见国一边说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
2005年,代见国从山东蒙阴来厦门务工,成为厦航货运部一名普通的装卸员。一身“绿巨人”的工装,手上一台对讲机,一张航班动态表,这是他的“标配”。12年来,他见证了厦航货运部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外场装卸没有休息室,后来建了一个小的,大家就挤在一个小房间里过春节,现在有了大休息室,春运忙累了大伙都能坐下休息;以前信息技术不发达时,给工人排装卸任务往往只能喊对讲机,一忙一乱就容易疏忽,而现在尽管货邮量和行李量一年比一年大,但运行情况一年好过一年。
作为装卸副队长,如今代见国的主要工作是处理机坪上货物装卸的大大小小事情。十多年的经验,练就了他的一副“顺风耳”和“千里眼”。通过对讲机里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分辨出哪里发生了事情,哪里需要帮一把手;眼睛一扫,就能看出工人作业时有没有问题。每一班航班有什么特点、在哪个机位、有多少货邮行李、安排多少人装卸、大概多长时间,他都能做到一清二楚,仿佛心中有一张立体的机坪运行图。今年春运以来,他经常早班4点半到岗,晚上12点才下班。“春运时期货主急着收货,旅客急着回家,早点走了没人值班,我也放心不下”。
当提到什么时候回家时,代见国平静地说:“民航人没有几个能春运期回家过年的,等忙过这一段,五月份老父亲过生日的时候争取回老家看看。”(通讯员 刘铭扬)
站好春运最后一班岗
姓名:李红玲
部门:配餐部
岗位:仓管员
工作年限:29年
李红玲是厦航配餐部的一名仓管员,从1988年6月入职以来,就一直这个岗位上,已经经历了28个春运。今年2月,她就光荣退休离开工作29年的岗位了。对于这个岗位,她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她说:“我一定要站好2017年春运的最后一班岗。”
春运期间,厦航厦门基地始发航班的日配餐量直逼30000份,面对随之而来不断增加的原材料需求,仓管员必须严守验收环节,把好航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春运期间每天上班前,好几家供应商就已经早早等在每个验货口准备卸货,李红玲也提前到岗,开始有条不紊、稳中求细地盘点原材料数量、记录生产日期、录入系统等,有时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但是她决不允许发生缺斤少两的情况,不让厦航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儿的损失。她说:“我把厦航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我爱我的家,就是在我的岗位上用全部的精力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
“传帮带”是厦航的优良传统,传承的不仅是业务技能,更是匠人精神。李红玲对于徒弟陈敬刚更是倾囊相授。在她的带教下,如今的陈敬刚已经能够独当一面。顺利地与徒弟完成每项工作的交接后,李红玲欣慰地说:“我培养出了好徒弟,可以放心退休了。”(通讯员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