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民航业的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航空管的各类业务需要在区域管制中心、航管楼及数据中心等多地进行流转及信息共享,如雷达业务、甚高频地空通信、电话业务、转报业务等,以上业务作为基础数据在各自动化系统、内话系统进行融合,业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大大影响了管制用户的使用及空管的运行效率。因此,传输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传输网络维护部门更关注网络设备端到端的数据是否一致,而对于数据本身的特性及参数了解不够深入,存在网络层与应用层认知的偏差,导致传输设备的网络参数不能准确地匹配业务的特性,存在排故效率不高,协同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低。笔者将基于工作中遇到的甚高频、内话、雷达案例进行分析,以说明网络参数对于业务的影响。
关键字:网络参数;空管业务;认知偏差;影响
一、网络参数对甚高频地空通信时延的影响
(一)网络结构及硬件
西北地区民航通信网TDM承载网(以下简称TDM承载网)始建于2019年,网络拓扑采用双星型分层设计,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构成,硬件采用汇聚设备NE20E-S16、接入设备FA16-T-60(AR3260),使用双交流、双主控方式接入。FA16-T设备是在华为路由器基础上,研发的空管专属版本,故暂无通用、成熟、稳定的空管业务使用案例。以下,笔者将简述在TDM承载网运行过程中,维护人员得到网络参数对于甚高频业务时延及网络带宽的影响。
(二)现状
现阶段TDM承载网带宽资源不足的问题,TDM承载网的甚高频占用的理论带宽为250K,实际测试带宽占用210K左右。从传输机制层面分析,TDM承载网采用基于IP的转发技术,在语音包基础上封装MPLS和IP报文,必然比传统的PCM设备占用64K带宽大。但可通过命令tdm-encapsulation-number XX来调节甚高频压缩率,其中XX表示压缩数值,可选参数为8-40区间内8的倍数(8/16/24/32/40)。
对此,我方针对压缩参数对带宽及业务时延的影响进行了采样测试及分析。
- 测试过程及结论
以庆阳甚高频台站为例,网络拓扑如图1。在庆阳端打环,在区管落地端查看压缩率不同情况下带宽及时延的数据,带宽数据从TDM承载网ESIGHT网管上获取,甚高频时延数据由恒光HCT-8810测试仪提供。
图1 庆阳节点至西安区管拓扑图
测试方法如下:
在庆阳节点进行打环,即:将 E&M 端口上的发音频与收音频连接,将 E 线与 M 线连接。
在区管端使用HCT8810测试,步骤为:1、对HCT8810仪器进行驯服,否则测出的时延值不准确。2、点击进入“协议一致性测试”模块—“甚高频测试”模块,测试通道选择“信令/音频”,测试模式选择“环路模式”。3、记录“信令/音频时延”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在环路模式下,由于测试结果为上行链路加下行链路的时延,故时延测试结果需除2,得出音频、信令的实际时延。
图2 HCT-8810甚高频环路测试示意图
测试结果如下:
表1 压缩率对甚高频业务时延的影响情况
压缩率 |
时延 |
信令时延(ms) |
音频时延(ms) |
信令时延(ms) |
音频时延(ms) |
8 |
平均 |
23.74 |
53.45 |
11.87 |
26.725 |
最小 |
22.75 |
53.15 |
11.375 |
26.575 |
|
最大 |
24.43 |
53.81 |
12.215 |
26.905 |
|
16 |
平均 |
25.31 |
57.44 |
12.655 |
28.72 |
最小 |
23.81 |
52.44 |
11.905 |
26.22 |
|
最大 |
26.72 |
57.46 |
13.36 |
28.73 |
|
24 |
平均 |
25.76 |
64.31 |
12.88 |
32.155 |
最小 |
23.94 |
62.81 |
11.97 |
31.405 |
|
最大 |
28.02 |
64.58 |
14.01 |
32.29 |
|
32 |
平均 |
26.67 |
69.38 |
13.335 |
34.69 |
最小 |
25.41 |
68.69 |
12.705 |
34.345 |
|
最大 |
30.06 |
69.83 |
15.03 |
34.915 |
|
40 |
平均 |
29.39 |
71.31 |
14.695 |
35.655 |
最小 |
25.95 |
71.18 |
12.975 |
35.59 |
|
最大 |
30.86 |
72.33 |
15.43 |
36.165 |
表2 压缩率对甚高频业务带宽的影响情况
压缩率 |
8 |
16 |
24 |
32 |
40 |
业务带宽(k) |
263 |
231 |
207 |
148 |
102 |
结论:
通过以上的采样结果可以看出:压缩率越高业务占用带宽越小,但同时会导致更大的打包时延,从而引起甚高频业务时延的增长。
根据TDM承载网项目建设文件,甚高频业务的单向传输时延需≤70ms。本次测试的台站在压缩率取值为最大(40)时,音频及信令时延的单向传输均小于70ms。但每个台站的中继链路时延均不一致,故建议在割接业务前,在不同的节点进行压缩率取值的时延及带宽测试,以保证符合甚高频的时延要求。
二、网络参数对电话业务的影响
(一)西安区管电话类业务的情况及风险
现阶段,西安区管的电话类业务主要由C&C08程控交换机承载,为单设备双中继运行。电信运营商中继异常时,电话业务自动切换至备用联通中继,由于所有号码均为电信号段,故电话呼出正常,外部用户却无法通过原先电信号码呼入。在电信中继异常时,需管制用户使用移动插卡电话进行应急。
由于相邻管制区用户及其他外部用户不熟知此应急方式,大大增加了现场管制员的沟通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存在一定风险。
- 测试方案
针对以上情况,维护人员使用2套SCHMID ICS 200/60内话系统及路由器MSR-5660搭建测试环境,构成AB内话系统小型语音交换网,实现A内话系统单用户自由呼叫B内话系统多个用户的效果,从而避免C&C08程控交换机单设备保障的风险。
此方案优点如下:
- 内话系统为管制用户常用工具,用户熟练度较高,且无需拨号操作,降低了应急情况下人为误操作的风险;
- 均使用内话及网络现有系统及中继资源,仅需新增业务板卡,成本较低。
测试环境搭建如下:内话侧,使用两套SCHMID ICS 200/60内话系统的有线板卡配置CB电话;网络侧,利用2台路由器MSR-5660采用FXO板卡-FXS板卡配置VOIP通道,拓扑图如图3。由于笔者为网络设备维护人员,在本文仅对网络相关参数配置进行阐述。
图3 内话系统一对多结构示意图
在测试过程中,遇到两项问题:
- 摘机后,并非立即接通,等待时间为1-3S才出现拨号音;2、用户侧时常存在占线情况,而实际上用户并未使用该端口,不应出现占线音。
针对以上问题,维护人员进行了配合调测,最终找到了根因。
处理过程如下:
- 维护人员发现在语音端口下的 time dial-interval 参数会影响拨号时长,time dial-interval可选范围为1-15,该参数与拨号时长成正比,参数越大用户拨号的等待时间越长。最终设置time dial-interval为1,解决拨号时长过大的问题。
- 针对测试过程中时常出现占线音的情况,维护人员在路由器FXS端口(图中B点)重新打线后即可恢复,但持续一段时间后依旧出现占线故障。
- 更换FXS端口进行测试,依旧出现占线故障。在频繁测试过程中,发现占线的规律:每拨打3次,有2次通话正常,1次出现占线音。维护人员怀疑为路由器业务配置原因。
- 查看业务配置,均正确,但路由器B中存在两个模糊匹配的VOIP通道。怀疑故障原因为:电话业务通过VOIP模板进行寻址,由于路由器中存在两个模糊匹配的模板,路由器B在拨号寻址时,随机选择路径,寻址至内话系统A的用户,则通话正常;寻址至其他路由器时,电话出现占线音。
- 删除一个模糊匹配的VOIP通道后,用户使用正常,不再出现占线的情况。
- 结论
本次测试验证了可以通过MSR5660路由器与SCHMID内话系统进行一对多的电话业务传输。在网络参数的选择上,建议拨号参数time dial-interval选择1,且在路由器上仅配置一组模糊匹配的VOIP模板。
- 网络参数对雷达业务的影响
- 故障现象及业务传输路径
西安区管自动化反馈华北区域的蛮汉山雷达偶发性目标分裂,持续时间较长。蛮汉山雷达传输路径如下:蛮汉山雷达有C1、C2及冷备路保障,C1路由西安区管维护的核心网北京节点送至西安区管,C2路由核心网兰州节点送至西安区管,冷备路为华北空管局维护的vangaurd网络传输。网络拓扑详见图4。
图4 蛮汉山雷达业务拓扑图
- 排故过程
由于不定期出现目标分裂会严重影响到自动化系统运行,给管制员指挥带来很大的误导性,为飞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故一旦出现目标分裂,自动化就会屏蔽该路雷达,维护人员不能掌握业务的实时状态。由于故障出现的随机性高、监控实时性差、故障无法复现等问题,为排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故障处理过程如下:
- 在网管上,西安区管节点与北京区管节点进行对PING,时延最大值在15ms-17ms,网络时延正常。
- 维护人员联系用户确认业务使用情况,华北区管反馈华北自动化均正常,而西安区管及兰州自动化均反馈该路雷达出现偶发的目标分裂。
- 在A、B、C点使用HCT-8810查看实时结果、报文分析、流量统计,发现A点及C点的流量统计模块的速率统计均为4K,而B点为19.2K。与华北空管核实,蛮汉山雷达更改为S模式,业务带宽有所增加。
- 修改核心网蛮汉山雷达业务速率为4K后,用户反馈故障消失。
- 原因分析
常规情况下,目标分裂往往原因为雷达业务时延较大,而从网络层面来说,运营商中继链路质量不佳、中继频繁瞬断、业务通道带宽不足、MTU缓冲区过大3类原因均可能产生雷达业务时延较大。同时,雷达原始数据的最大帧长过长,也可导致雷达业务时延较大。
- 结论及建议
面对用户对数据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身为一线技术人员,需加强对各类业务特性更深层次的认知,主动测试不同网络参数对业务的影响,需不断探索和总结网络拥塞、丢包等异常情况对于应用层业务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诊断分析及定位。同时,在空管系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雷达、甚高频台站的持续增加,更加深了组网的复杂度及网络震荡概率,维护人员需对复杂网络的鲁棒性、自愈性给予持续的关注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