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目视进近?
目视进近(Visual Approach)是飞行员在仪表飞行规则(IFR)下,通过肉眼观察跑道、地形或前机,手动操控飞机完成降落的过程。它与纯仪表进近不同,不需要依赖复杂的导航设备,但需满足特定天气条件:云底高≥300米,能见度≥5公里(部分情况下可放宽至机组报告能见机场或者特殊机场经监管局批准后适当提高天气标准)。
(一)核心特点
无需复飞程序:若无法完成目视进近,需立即转为仪表进近或复飞。
管制员授权:需经空中交通管制(ATC)批准,并全程接受指挥。
灵活但高风险:依赖飞行员经验和环境判断,易受天气突变或视觉错觉影响。
二、目视进近如何操作?
(一)关键步骤
建立目视参考:飞行员需在下降过程中持续目视跑道或前机,确认位置和高度。
调整飞行姿态:保持约3度下滑角,通过方向舵和副翼对抗侧风,确保对准跑道中线。
拉平与着陆:离地约15米时轻拉操纵杆,让后轮先触地,再缓慢放下前轮,避免“重着陆”。
(二)管制员配合
雷达引导:在满足气象条件下,管制员通过雷达将飞机引导至五边(降落路径),切入角度不超过30度,距离跑道入口至少10公里。
间隔管理:目视进近许可发布后,相邻跑道的飞机无需额外间隔,但需警惕尾流影响(如重型机后需延长间隔)。
三、为什么需要目视进近?
(一)优势
提升效率:缩短航线、节省燃油,缓解机场拥堵(如厦门高崎机场05号实施目视进近时可以节省航班滞空时间4—5分钟,以B738为例可节约燃油160KG—200KG,可够一部汽车行驶约2000公里)。
灵活性强:适用于仪表设备故障(GPS受到干扰等)或特殊场景(仪表程序被雷雨覆盖等)。
(二)挑战
天气突变:若进近时云层骤降或能见度恶化,必须立即复飞。
视觉陷阱:夜间或平坦地形易导致高度误判(如1997年新加坡航空樟宜机场事故)。
飞行员压力:需同时监控仪表、外部环境和管制指令,类似“边开车边解数学题”。
四、目视进近的“安全红线”
(一)飞行员职责
若无法保持目视跑道或前机,需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立即通报管制员。
负责与障碍物、前机的安全间隔,尤其在复杂地形机场。
(二)应急处置
天气恶化:管制员需监控五边状态,操作飞机复飞或切换至仪表进近。
偏离航道:若飞机误入相邻跑道保护区,需立即调整航向并通报冲突。
(厦门空管站 叶代鹏、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