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低空开放、国家对通用航空资金补贴及扶持力度加大,特别是随着通用航空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支持农林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日夜凸显,国内创办通用航空的热潮不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除现有的178家通航企业以外,已经有超过20个地方政府明确表态或已经启动通航产业项目。2013年,民航地区管理局共批准筹建的通航企业已经超过了34家,以四川为例,目前仍有20家通用航空公司在排队筹建。当通用航空“井喷之时”,笔者认为创办通用航空必须把好五个“基础性”关口。
机场选址关
目前,既然通用航空不能承载天空管制之重,在机场选址方面就应该避实就虚,远离“是非”之天地,尽量避免在限制区、管制区和军民航飞机活动频繁的区域选址。选择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作为通用航空主运营基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通用机场的利用率。
飞机场的选址要将布局和各项技术要求,纳入当地政府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要有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思想。要防止不久的将来城市采取“蚕食”的方式占领机场,导致机场关闭的悲剧发生。
除净空要求符合机型要求之外,环境保护特别是噪声影响的评估应该作为机场选址的重要内容。另外,选择天气(特别是能见度、降水、大风等)相对较好,一年四季可飞天气比较多的地方,规避自然因素对通航飞行的不利影响,也是影响通航企业成败的重要环节。
飞机选购关
通航企业选购飞机的的原则应该是经济适用,买得起,更要飞得起。因为飞机毕竟不像汽车,它的适航保养都有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运营和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
从运营成本、飞机性能、用途、性价比等方面选购飞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从笔者十多年的通用航空运营经验分析,选购飞机应该采用“逆向”思维,先从飞机的售后服务和航材配件供应考察。售后服务是否及时专业,决定了飞机出现故障后能否及时“就医”,“就医”时能否“手到病除”。航材配件的供应是目前通航企业比较头疼的事情,特别是进口飞机的航材配件供应。一是紧张、缺乏、供应周期长;二是价格飞涨,一年不到的时间,航材价格可以翻三四倍,让企业难以承受。
建议在选购飞机特别是进口飞机时,一定要考虑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应用、技术服务能力,是否具有本地化的技术和长久综合发展实力,并拥有众多的客户群和广泛的认知。一定要签订规范的购买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售后服务周期,航材配件供应价格的年度涨幅额度不能超过商定的百分比例等。
机型选购型号不宜太多,太杂,这样势必给运营管理带来难度。最好是选择一两种机型为宜。
人才选拔培养关
人才是制约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瓶颈,通用航空管理、飞行、机务、管制等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健康程度,必须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谈谈创办通航企业对飞行人才的选拔看法。
避免有证就能飞的误区。众所周知,通航企业的飞行员必须持证驾驶飞机,但持证与能力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很多飞行员虽然持有合法有效的《商用驾驶员执照》,但因为机型的差别较大,能驾驶Y-5型飞机的,不一定能驾驭得了M-18型飞机(规章上是合法的)。
避免来的都是客的误区。目前,通航飞行员特别缺乏,一些航空企业只要见到飞行员就想招揽到自己的企业名下。对飞行员的历史丝毫不做调查,是否有不安全经历,飞行作风是否严谨等一概不问不知,有的甚至连培训考核都不做,特别是临时借调的飞行员,来了就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避免专业飞行拔苗助长的误区。通用飞行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质。飞行员取得商用驾驶员执照后,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胜任专业飞行。因为飞行员短缺,一些企业在飞行员的专业培养过程中缩短时间,降低质量标准,拔苗助长,提前任命机长,分配不能胜任的飞行任务,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
市场定位关
通航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自身企业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什么环节才能赚钱,必须做周密细致的调查,必须有自己的准确定位。人云亦云,一窝蜂上,迟早是要被通航市场所淘汰的。
市场定位不能盯住政府补贴。政府资金补贴虽然能很大程度上促进通航企业的发展,但决定通航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只有唯一一个正确的答案,毫无疑问,这个答案就是——市场需求。
市场定位不能贪大求全。通航企业起步不要太快也不宜把“摊子”铺的太大,要尝试性的逐渐发展壮大,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通用航空是扎扎实实的事业,单凭高昂的热情是绝对办不好通用航空的。
市场定位要依托地缘优势。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用在通用航空,还是比较合适的。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就是靠农化作业和护林飞行发展,中信海直主要靠海上交通不断壮大。
飞行安全关
通用航空,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共发生了17起通用航空器坠机事故,其中致命事故10起,几乎是美国目前致命事故率的3倍。
在安全关口上,切实可行的办法特别多,也一直是通用航空业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基础的方面,通用航空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用制度管安全,“法制”必须高于“人治”;安全是管理出来的,企业高层要重视安全,在安全建设上要树立起“高投入高回报的”思想理念;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用员工过硬的专业技术来保证运行安全;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奖罚分明,调动全员的安全积极性等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